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潮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

    来源:潮汕商人网    作者:林海莘    2014-09-08     浏览:

  • 字体:

     2009年8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潮阳区谷饶镇新坡村发现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于是着手对厦深铁路汕头市潮阳区路段新坡遗址、后沟遗址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000平方米;其中前者发掘900平方米,后者100平方米。经过两个月的考古发掘,已发掘清理出墓葬2座、灰坑1座,出土文物一共29件,其中石器20件,陶器9件。20件石器中,包括14件石锛、3件砺石及3件其他石器。从其形制特点来看,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及商周时期的遗存。

     这是汕头市近年来文物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这一考古发现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也即3000多年前,潮汕大地上就已有人类居住、劳动。由此把潮阳的历史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一发现将改写现今的潮汕史。

     新坡遗址位于汕头市潮阳区古饶镇新坡村(新坡中学)北面的虎山南坡上,经调查勘探确认:遗址面积约20000平方米。厦深铁路从遗址中部穿过,线内面积约10000平方米。地表采集到新石器时代至商时期的陶器残片以及石器;遗址所在区域为虎山其中一个突出部位的小山包的南坡,坡度较陡,坡中央有一地势比较平缓的台地,并被一条南北向的冲沟分为两半。地表原种植果树,散见较为丰富的陶片分布,文化层保存不甚理想,有些部位由于是坡地,有倒装或扰乱现象。根据以往工作的经验,从其陶片散布且文化层保存状况推断,该遗址应当存在相应时期的古墓葬。为了保护相关文物并对整个遗址的分布范围和文化层的堆积状况以及文化内涵做更进一步的了解,考古专家对该遗址铁路用地范围的北部,即较高的区域布方进行发掘。

     后沟遗址位于汕头市潮阳区谷饶镇横山村北面虎山脚下的缓坡地上,新坡遗址位于其东约1500公里处。遗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厦深铁路在其中部穿过,线内面积约1000平方米。调查时,于地表采集到一件商时期方格纹凹底罐,发掘队入场后,对该地点又进行了复查,复查发现:地表近现代墓葬密布,对文化层堆积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破坏,因此确定,对该遗址保存状况较好,即采集到方格纹凹底罐之附近进行布方,抢救性发掘面积100平方米。

     新坡遗址第一土层出土遗物较少,有近现代砖瓦砾、青花瓷片、白瓷片、酱釉瓷片等,陶片较少,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陶片。该层分布在探方的北部,为北高南低的波状堆积,原种有果树及其它农作物,属近现代人工堆积而成。第二土层出土遗物较丰富,有泥质灰陶、浅黄陶、夹砂灰陶、黑陶、橙红陶等,据专家介绍,该层也分布于探方的北部,但走势为北高南低的坡状堆积,是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时期的人工堆积。

     墓葬墓壁较平直,四壁未发现人工痕迹,墓底平坦。在墓的一端发现陶器盖一件,略残。此外,在遗址的文化层清理过程中,还出土了为数不少的夹砂、泥质陶器残片,以及砺石、石锛、镞、玦、等石器制品,年代为新石器、商周两个不同的时期。

     据介绍,新坡后沟两遗址的考古发掘,填补了汕头市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遗址的空白,为粤东地区的考古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实物史料,同时也为研究粤东地区历史和人类祖先居住、生活、劳动提供有力佐证。


 

相关链接:

     上世纪九十年代,考古人员在位于南澳岛县城东北郊南澳中学背后发现了象山细小石器文化遗址,在分布范围阔达6万平方米的地表土、地层中,先后发掘到凹刃、凸刃、凹凸刃、直刃、圆头等刮削器和尖状器、雕刻器、石核、燧石片等细小石器200余件,还采集到与石器共存的夹砂两面纹陶片。经鉴定,确认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距今已有约8000年的历史。也成为华南至今发现的除马坝之外最早的人类生活遗存。南澳史前文化遗址的发现,把潮汕地区史前文化由以往潮安陈桥遗址而定的距今6000年的年代标尺向上溯至距今8000年而且表明“象山人”已通过“陆岛连桥”与附近先民进行生活、生产等方面的来往,开展了这一带史前人类文化交流活动,形成了关系密切的文化渊源。

     距今9000至6000年,潮汕地区气候由温干变暖湿,年平均气温比现代要高2℃~3℃,气候热湿,与今天热带常绿季雨林相似。通过考古发掘并从出土文物中可以看出,早在8000年前就已有先民在潮汕大地上居住、劳动,他们采用锤击、砸击和碰砧等方法制造石器,懂得使用石核等石器作为劳动工具,石器工具的类型逐渐多样,并利用燧石片进行取火。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