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港经济”作为陈绿平书记在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提出的我市“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核心任务两大引擎之一,连日来,成为党代表及社会各界强烈关注的焦点话题,“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全力建设海港经济大市”号角已吹响,让我们把目光再次对准蓝色的大海,勇立潮头唱大风,直挂云帆济沧海,让干事创业的豪情在南海之滨涌动……
海洋、港口、海湾……这是上天赐给揭阳的“天然宝贝”。全市海岸线长136.9公里,海域面积9300平方公里,惠来沿海深水岸线资源丰富,靠近国际航线,适宜建设10至30万吨级以上的深水码头,且陆域腹地广阔,开发潜力巨大,非常有利于发展大型临港工业,发展前景广阔。去年,我市以海洋电力、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为主要内容的海洋产业产值80亿元,比2005年增长275%.早在上世纪90年代,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谢非同志视察惠来时,就曾大力称赞惠来的海洋、海港优势。2004年8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的张德江同志视察惠来县域经济时,高瞻远瞩指出了海洋、海港在惠来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认为惠来海港经济前途无量。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对发展海洋经济十分重视,专门制订了《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计划从2011年至2015年,用5年时间把我省基本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现代化的临海工业基地,这对于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揭阳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市委集思广益,站在全球、全局的高度,立足长远,响亮地提出着力启动“海港经济”,全力建设海港经济大市的口号,如一声春雷,在揭阳三江大地上响起,唤醒了660万揭阳人民心中的追求与向往。
6日下午,惠来县、大南山侨区代表团讨论市第五次党代会工作报告时,党代表、惠来县县长方如隆说,市委科学、果断决策,放弃了一些大项目,为大力发展海港经济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代表们立即以热烈的掌声响应方如隆的发言,代表们激动地说,惠来县130多万群众,无不举双手赞成市委的决策,认为这是一个科学的、切合惠来实际的英明决策。此时,参与讨论的陈绿平书记插话说:“决策要科学,这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我本人感到欣慰。”作为中委广东石化炼油项目的所在地溪西镇,该镇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备受社会各界瞩目,惠来县委县政府交给溪西的最大课题是:中委广东石化炼油项目一经核准,就要全面推进,溪西镇准备好了没有?党代表、镇长黄华君在讨论中代表溪西镇委、镇政府和全镇8万多人民群众,向市委市政府及惠来县委县政府作出郑重承诺:“溪西准备好了,随时准备接受上级领导的考验!”掷地有声的承诺,一字千金,博得了在场参加讨论的市领导及党代表的赞赏,陈绿平书记立即以掌声赞赏黄华君代表的发言,肯定道:“你说得好,市委市政府及全市660万父老乡亲,要的就是你们的这个承诺!”
如何加快海港经济发展步伐?党代表们纷纷为海港经济把脉开方、出谋献策。党代表、市海洋与渔业局局长方宙说,市海洋与渔业局要责无旁贷地负起职责,全力以赴促进海港经济大发展:一要完善海洋专项规划,优化海洋产业发展布局;二要构筑发展平台,加快海洋基础设施建设;三要服务中委广东石化炼油、中海油粤东LNG一体化、中电投揭阳物流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构造以港口为载体,以能源、化工、装备制造三大产业为支柱,以临港物流中心为辐射的临港产业体系;四要推进渔业科技进步,加快现代渔业体系建设,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渔业,改善渔民民生。党代表、惠来县委书记林旭群说,发展海港经济既是市委交给惠来的重大任务,也是惠来加快发展、建设幸福惠来的必然要求,惠来要努力争当全省海洋经济综合开发试验区的排头兵。一要抓紧做好海港经济区发展规划。二要全力推进中委广东石化炼油、蓝海通用码头等重大项目的建设。三要大力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和临港工业,充分发挥中委广东石化炼油等重大项目的效应,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企业、大财团投资发展石化中下游产业和装备制造等临港工业。林旭群认为,惠来必须致力营造优良的环境,为跨越发展创造条件,致力打造务实高效的干部队伍,保障各项工作有效落实。党代表、惠来县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局长蔡海龙说,人社部门应立足当好“助推器”、“稳定器”,为大力发展海港经济织好“保障网”:一要加快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为发展海港经济储备技能人才;二要为大项目建设及各类企业引进技术人才,营造良好用人环境,使人才引得来、留得住;三要加大社会保障覆盖面,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实惠;四要协助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社会稳定,为大项目落户保驾护航;五要简化办事手续,营造良好政务环境,为人民群众和各类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党代表们纷纷表示,发展海港经济符合国家和省的发展战略,乃民心所向,是市委科学谋划揭阳未来发展的战略举措,要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在建设海港经济大潮中勇立潮头,为“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作出积极贡献。(记者 黄健新)
——党代表畅谈“打造民营经济强市”
民营经济是民本经济、富民经济。市委书记陈绿平在报告中提出要“努力打造民营经济强市”,让党代表们感受到市委大力扶持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大家一致认为报告主题鲜明,鼓舞人心,符合揭阳的实际,体现改革成果惠及百姓的特点,使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党代表们纷纷结合各自的工作实际,畅谈如何服务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黄伟忠代表认为,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切合实际,特别是在报告中明确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定位,提出要按照“非禁即入、有需则让”的原则,最大限度地放宽市场准入,完善政策措施,营造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同时,实施差别化经济政策扶优扶强,抓大不放小,改造提升传统民营优势产业,努力推动五金机械、纺织服装、化工塑料、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普转特”、“低转高”,进一步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刘志嘉代表认为,民营经济是揭阳的支柱,一定要加以重视扶持。我们连续三年召开的融资洽谈会,极大地促进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今后将一如既往地把揭阳经济发展、社会民生改善作为己任,充分发挥领头羊的作用,加大金融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大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廖贤斌代表说,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碰到一些困难,比如融资难、贷款难等问题,要以加快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来解决。中小型企业贷款难的一个制约条件,就是很多企业用地都是集体土地。建议由政府出台一个集体土地流通转让的文件,切实加以解决。同时,要加强信用体系、信用环境建设。作为银行金融业,今后更要主动地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潮,做好信贷业务,加强制度规范,着力抓好监管,打造良好的行风,更好地支持和服务揭阳的经济社会发展。
陈志民代表认为,报告中提到汕潮揭一体化发展,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具体化,努力对接好、实施好,同时要争取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而金融行业,没有经济的发展,就没有金融的发展。反过来讲,金融也要融入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和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今后要建设生态金融,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上的支持、资源上的倾斜,多为企业服务,搞好企业融资,支持中小型企业发展,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问题。
郭汉鹏代表认为,报告提出打造民营经济强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今后五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议要下大力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扶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
陈从治代表认为,报告充满锐气、充满希望、充满正气,希望能出台更有可操作性的措施,加大对中小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努力打造民营经济强市。
大家还一致表示,将在打造粤东发展极,建设幸福新揭阳的伟大实践中,改革创新,身体力行,抓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全力做好服务工作,助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