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本市场 >> 正文

金明精机六大隐患制约未来成长

    来源:金融界    作者:     2014-09-09     浏览:

  • 字体:

  10月21日,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明精机”)首发申请获通过。该公司拟发行1500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为25%,发行后总股本6000万股,拟于深交所上市。尽管金明精机净利润水平从2008年的1302.48万元上涨到2010年的4071.21万元,复合增长率高达76.8%,但是2011年上半年增长势头显著下降,半年度实现净利润仅2102.6万元,折合年度增长率仅有3.29%,已经从卓越沦为了平庸。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该公司招股说明书披露信息中隐现了该公司很可能难以复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以及涉嫌虚增募投项目收益和营业收入信息披露存在重大遗漏等问题;此外,改制前的增资中,将占发行前9%的股份转让给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投资公司。

  隐患一:股权转让令人费解

  申报稿显示,金明精机前身为汕头市金砂区金明塑胶设备厂(下称“金明设备厂”),创办于1987年12月1日。1999年12月27日,金明设备厂“脱钩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金明有限”)。

  2010年7月,金明有限股东会审议通过公司增资至2060万元,并新增股东广东汕头市龙湖区富祥投资有限公司(下称“富祥投资”)、王在成、马佳圳等1名法人股东和5名自然人股东。

  就增资价格而言,根据各方约定,此次增资按2009年每股收益0.61元、市盈率10.2倍确定增资价格为每股6.22元。其中,富祥投资以1152.5万元认缴新增注册资本185.4万元。

  资料显示,富祥投资成立于2010年6月23日,成立未满两周,就在2010年7月5日,参与了金明精机的增资。

  申报稿显示,富祥投资是汕头市一家专业的投资公司,对工业、商业进行投资,注册资本500万元,刘绍高持股100%,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刘绍高与金明精机控股股东马镇鑫不存在关联关系。至于刘绍高是何许人,则未作披露。

  尽管富祥投资是用10倍市盈率进入金明精机,但若该公司上市,按照富祥投资所持405万股的比例,其将净赚1.49亿元。这样一笔财富,金明精机为何给了一个背景不清不楚的个人,令人费解。

  另一方面,此次增资距离金明精机2010年9月的改制仅2个月。对于增资必要性,金明精机称,旨在增加生产经营的资金来源,补充流动资金,降低公司负债率,提高公司抗风险能力。同时,此次融资,不仅解决公司融资渠道较为单一的问题,而且优化了公司的股权结构。

  隐患二:金明精机存在两大技术隐患

  申报稿显示,马镇鑫持有金明精机2713.05万股,占发行后股本的45.22%。其妻余素琴、其子马佳圳、其婿王在成,分别持有301.5万股、180万股和180.45万股。从股东名单中不难发现,“马氏家族”实为公司控制人。

  金明精机称,公司是国内薄膜吹塑设备高端技术的代表之一,目前正在参与1项国家标准和2项行业标准的编写工作,拥有62项专利权、22项专利申请权。不过,这些“专利”大多“依托”在中国加工工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员马镇鑫身上。申报稿披露,目前,金明精机有62项专利权和9项专利申请权受让自马镇鑫。

  尽管金明精机在招股书中强调,公司拥有70人的研发团队和技术团队,但从目前的成果来看,70人的研发团队无一项专利权,仅有的只是13项专利申请权,其研发和技术创新能力难令投资人满意。

  另一方面,金明精机在风险提示中表示,塑料工业专业设备生产领域对复合型人才的依赖度较高,公司存在专业人才竞争风险。但招股书中,却未见该公司采取任何巩固核心技术人员的措施。相反,公司还出现未给部分员工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的问题。

  隐患三:高新技术企业资质复审难度大

  金明精机于2008年12月16日取得了四家省厅部门联合颁发的《高新技术企业证书》,由此享受国家重点扶植的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在2008年到2010年期间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根据相关规定,高新技术企业资质每三年须经复审,审核通过后才有资格继续享受优惠税率。

  在享受优惠税率期间,金明精机所得税减免金额占净利润的比重分别为11.07%、11.49%和11.86%,占比均超过10%且呈现逐年小幅增加趋势。因此,2011年上半年暂行所得税率上升到24%,也对该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了较大影响。一旦该公司的高新技术资质未能复审通过,将导致业务盈利能力相比此前三个完整会计年度出现大幅下降。

  申报稿显示,金明精机2011年上半年共支出研发费用346.49万元,仅占当期营业收入金额12206.62万元的2.84%,小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中关于研发投入占当期营业收入比重不小于3%的标准。由于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中涉及客观评判标准的仅有研发人员占比、员工学历构成和研发投入收入占比三项,构成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过程中的硬性标准,因此金明精机顺利复审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资质认定的风险非常大。

  此外,金明精机全部获奖项目的取得时间均为2009年之前,关键创新产品项目在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踯躅不前,这更与该公司披露的“不断通过产品和技术创新的方式抢占市场份额”创新型企业形象并不相符。

  隐患四:业绩报表藏三大经营风险

  申报稿显示,2008年至2011年6月,金明精机净利分别为1302.48万元、1832.38万元、4071.21万元和2102.60万元,业绩表现抢眼,但综合各项财务指标来看,金明精机成长性却不如净利润增速表现得那样乐观。

  一方面,2008年至2011年6月,金明精机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6935.67万元、6105.23万元、7509.75万元和4295.63万元。同期,特种膜生产专用设备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2698.13万元、1837.3万元、7287.04万元和2679.83万元。该产品销售均价分别为149.90万元、141.33万元、117.53万元和133.99万元。有分析人士强调,“从上述趋势来看,不排除公司采取‘薄利多销’的策略,抢占市场份额,但这样的策略不具备可持续性。”

  另一方面,金明精机在诸多财务指标上也存在瑕疵。申报稿显示,2008年至2011年6月,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0.38%、70.37%、52.65%、51.34%。同期,公司存货周转率分别为3.71、2.2、2.34、1.19。此外,公司流动负债分别达到7823.2万元、1.3亿元、1.45亿元、1.59亿元。

  “存货周转率反映了企业现金流状况,从目前来看,公司存在存货积压的情况,再加上公司较高的负债率,企业资金压力较明显。”一位会计界人士表示。

  还有一个不容乐观的变化是,今年上半年,受银根紧缩影响,金明精机正在执行的订单金额较去年年末骤降。截至2011年6月末,公司正在执行的订单金额较上年末减少2261.09万元,从2010年年末的1.54亿元大幅下降至今年上半年的1.3亿元,降幅为14.67%。

  隐患五:营业收入披露存在遗漏

  此外还有令人疑惑之处在于金明精机在申报稿“主要产品营业收入”部分披露的合计金额,与利润表披露的营业收入总额并不一致,且过去三个完整会计年度涉及差异金额均超过百万元。

  并且在财务报表附注部分关于营业收入详细披露内容中,也并未对这部分差异金额进行说明,这部分过百万元的营业收入又是从何而来?

  如果说这部分差异额是源于“重要性原则”而无需详细披露的话,显然也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从下图中不难看出,2008年和2011年上半年这部分差异额均比进行了详细披露的“中空成型设备”产品收入的涉及金额大。仅以2011年上半年为例,如果说连销售额仅有15万元的中空成型设备产品都需要进行详尽披露,为何却又“遗漏”掉将近90万元的营业收入构成?这至少说明了金明精机招股说明书信息披露过程中存在重大遗漏。

  那么金明精机对于这部分过百万元的营业收入来源的“遗漏”又是出于何种原因?

  除上述疑点之外,金明精机销售收入与销售现金流量、采购额与存货增量及成本耗费之间的财务逻辑关系均存在疑点,背后隐现诸多利润操纵行为同样值得深思,因此本刊将对该公司持续关注。

  隐患六:虚增募投项目预计收入

  申报稿显示,金明精机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中,用于扩大该类型产品产能扩张的项目拟投资金额为19069.83万元,占全部计划募集资金金额21069.83万元的90.51%,可见薄膜吹塑机产品在金明精机产品构成中占据着关键性地位。

  申报稿显示,新型功能膜专用设备生产基地项目将新增各型号吹塑机产能共计150台/年,其中新增多层共挤多功能包装膜吹塑机组产品年产能80台、新增多层共挤多功能特种膜系列吹塑机组产品年产能36台、新增光生态多功能宽幅农用膜及光/糙面土工膜吹塑机组年产能34台。由此预计新增销售收入28064.47万元,折合每台吹塑机销售价格高达187.1万元。但是这一预计销售价格不仅高于该公司2011年上半年吹塑机155.88万元/台的销售均价,更是显著高于2008年到2010年期间全部年份的销售均价。

  如果以当前产品销售均价计算,新型功能膜专用设备生产基地项目达产后新增产能150台仅能新增营业收入23382万元,相比该公司自行披露金额少4682.47万元。

  该项目预算数据披露,预计新增原材料采购金额为15604.9万元,如果以2011年上半年直接材料成本占比85.72%为计算基准,则此募投项目将新增营业成本18204.5万元,对应预计实现营业收入计算项目毛利率水平35.18%,则以最终实现净利润4732.94万元为基准反推,期间费用及税费金额为5127.03万元(28064.47-18204.5-4732.94)。

  如果将上述数据代入合理条件下该项目预计新增营业收入23382万元,则不难计算出该项目最终仅能实现新增净利润3087.83万元,相比该公司自行披露金额少了1645.11万元。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