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语言的水墨其实是没有问题,所谓的水墨问题其实是生长于各种观念和角度的内讧之中。如果非要以一种东方神秘主义来作为水墨语言的规矩的话,等于是画地为牢,等于是把水墨艺术给民俗化,然后再嫁接“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的理论桥梁来获得进入“世博会”的身份。我想,这是一个不明智的做法,这等于把水墨艺术变成了一种极为狭隘的并且带有俚俗粗痞气的地方杂耍。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我并不想树俚俗文化为敌,它自然有其生命力和适应人群。我在这里想强调的是水墨语言是开放的、是可以共享的,谁利用水墨语言做艺术表达并没有障碍,关键是背后的观念和思想,关键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知识经纬系统中遣使语言、驾驭语言。
肖庆书的作品同样是来自他内在的知识经纬的一种投射,而且这种投射更加直接,因为庆书是属于那种自然流露的本色画家,(显然,他不属于那种思考型的、技巧型的画家。)绘画对于他来说有一种天赋的亲和力,他可以非常自由地驱遣线条、墨块、色彩在画面上展开各种各样的关系组合,那种无所无谓的随意性、那种天马行空的任性、那种信手涂鸦的自在性,在他的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流露出来。所以肖庆书的作品中予人的是一种氛围,传递的是一种内在的愉悦和快乐,而现在颇为流行的叙事性在肖庆书的作品中是缺席的,在场的是一种情绪以及一种迷离的情感现场。这一点,也看出了肖庆书的顽固,看出肖庆书在对待当下艺术状态的一种疏离态度,当然,他的这种特点是一把双刃剑。或许,他在其中获得了个人创作的独立性,但同时可能也会迎来“你的作品想告诉人家什么?”的质问,这种对立,其实已经构成了个人与公共性的模式关系了。每一位从事艺术实践的艺术家都会遭遇到这种问题,只是问题因人而异。
本次展览的这批作品。是肖庆书近几年来写生或是通过写生再创作的作品,主要是以林野或是花卉果实为正题的,画面上那种旺盛的生命感让人动心并为之鼓舞。我并不想过分追问作品背后的意义取向,反正自己是被打动了。
枝荣叶茂·肖庆书作品展于12月3日至11日在市区天山路“汕上空间”展厅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