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张运伟:打造精致饶宗颐学术馆展厅

    来源:潮州日报    作者:     2014-09-09     浏览:

  • 字体:

    位于潮州市广济城楼左侧的“饶宗颐学术馆”是弘扬潮州文化、发展潮州旅游的重要窗口。

    饶宗颐先生是世界汉学大师,陈伟南先生说“海外潮人商界巨子有李嘉诚,文化北斗有饶宗颐,潮人之光可傲视世界也”。香港文化界自豪地说:“只要香港有饶宗颐,香港就不是文化沙漠!”

    早在1996年朝代设计张运伟就为“饶宗颐学术研讨会”设计纪念标志和会议策划。10年后又为饶宗颐学术馆展厅作整体设计,对于朝代设计张运伟来说也是一种缘分。

    饶宗颐学术馆用“书”为装饰主题,首层以“竹简”为装饰元素。一楼经纬堂原建筑二面均有平开通花窗,如何在保证建筑的通风透光的基础上营造一个完整的展示氛围和实用的展线?是该空间的难点和重点,设计师以“竹简”为造型元素,利用木柱中缝间隔最大限度地保留空气对流,又借用窗外来光产生深远庄重的“殿堂”气氛,巧妙地解决了以上这个两难的问题,并在展线后留出了检修通道方便平时开敞窗户。这正是朝代设计一直强调“在建筑的角度做装饰”的设计理念,张运伟一再强调“建筑首先是一个通风透光的容器,室内设计就是对建筑的优化和再创造。”

    二层展厅有两个设计难点:一是展示内容多,由于饶公学术成就涉猎广,领域宽度大而且各方面成就都非常突出。设计师同样延续了“书”的概念,以“折书”为形式巧妙地规划出连贯而相对分区独立的充满节奏感的展线,配合下部“书柜”造型展柜,表达世人对饶公“学富五车”的敬仰。二是空间限制大,入口处有一建筑原有的木通花窗,而本位置恰是学术展示厅的前言部分,是将其封为室内展板抑或是保留原窗通风透光?设计师再次选择了“尊重建筑”,但如何把展线上的窗化被动为主动保留并应用到展示主题中,确实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设计师采用“后现代设计手法把室内当作室外来做。”模仿饶公故居外墙的窗景,创造出一如舞台背景一样的“故居墙景”,墙面通过斑驳做旧,暗喻海外潮人对故乡的眷恋和饶公“生于斯、长于斯”的思乡情怀。这个创意得到学术馆方面的认可,展览文本策划者曾楚楠先生也很认同,并为墙景起名“从莼园走向世界……”作为展览前言引入,可谓天衣无缝,名正言顺了。值得一提的是张运伟还邀请他父亲张绍万先生一同为展厅中部缓冲区设计了一篆书瓦当图腾“学艺双携”,将展厅和主题进行深化和升华,这其中承载着潮人对饶公学术精神的敬仰和一代代的传承。

    设计就是在不经意中把各种元素“和而无痕”地组织起来,让空间成为一种艺术化的体验,最终升华为精神的愉悦。

    设计的难点往往也成就了空间的亮点!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