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广州的印象好,我觉得广州比较内敛,趣味不雅不俗,传统不多不少。”昨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及系主任、香港中文大学讲座教授陈平原来到岭南大讲坛,作了一场关于都市文化的精彩讲座。他特别强调,城市发展不是越快越好,应该发展城市文化设施,他还建议广州应该有座自己的文学馆。
陈平原早年曾在广州中山大学读书,对这座城市有着属于个人视角的解读:“北京和上海的好处是一去就可以看得出来,广州就必须住下来才能体会城市真正的味道,这一点像台北。”
在演讲中,陈平原强调,“城市是给人住的,不是给人看的。”“我希望广州有文学馆,这是广州展示经济实力和城市形象必须要有的。”陈平原认为,城市需要文学家,城市的前世今生、七情六欲可以通过作家的敏感表达出来,而且这种有想象力的表达对这个城市非常有意义。他认为文学对城市的呈现会更具持久性和思想性。
陈平原还指出,建文学馆也不仅是政府的事,民间基金可以做,私人也可以做,大大小小专题性的文学馆对城市的文化氛围比标志性建筑更有意义。
在谈到城市文化设施时,陈平原指出,美国城市文化排行榜中有六个评价指标,分别是报纸发行量、杂志发行量、书店总数、图书馆及馆藏资源、市民受教育水平、互联网资源。
陈平原对现在一个个书店关门感到可惜。在他看来,书店就像是风景,到书店里看书,其实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休息和娱乐,也是一种享受。“常上书店的人和不去书店的人视野和趣味都是不同的,我也呼吁政府采取一些措施保证书店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