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郑韶伉俪畅谈家乡发展:潮商是汕头特区发展发力点

    来源:汕头日报    作者:     2014-09-09     浏览:

  • 字体:

上海市政协常委、提案委主任郑韶伉俪畅谈家乡发展:天下潮商是汕头特区发展发力点

    上海市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郑韶是我们“春天的故事”异地采风活动赴上海采访到的第一位潮人。到了约定的采访时间,郑主任携他的夫人、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张丽娟女士准时赴约。言谈间,记者发现不单郑韶这名地道的“潮汕子弟”,连张丽娟这位“汕头人媳妇”都对潮汕地区颇为了解,对于汕头未来的发展侃侃而谈,颇多建言良策。

    《汕头日报》:到目前为止,汕头一共有18家企业成功挂牌上市,特别是这两年来就新增了14家。您认为发展到现在这个阶段,汕头民营企业上市要注意哪些问题,还可以在那些方面取得突破?

    郑韶:汕头上市的企业主要是民营企业,汕头的经济也要依靠民营经济的发展。汕头推动民企上市,打造资本市场“汕头板块”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这与广东省委、省政府给予汕头发展的定位、目标和路径是相吻合的。同时也可借助上市扩大企业规模,引导企业规范化经营。但是在企业上市处于爆发性增长的阶段,推进企业加快上市步伐的同时要把质量搞好,防止质量偏差、包装过度、隐瞒缺陷等问题的出现。在推动企业上市,保证数量和质量上,我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张家港的经验,由专门的专业机构负责企业上市的相关工作。

    《汕头日报》:今年是汕头经济特区的而立之年,您认为未来30年汕头应该如何才能走得更快更稳健?

    郑韶:汕头要更快更稳健地走好路,这涉及到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包括城市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等等,这些问题要依靠政府来解决。打造具有公信力,有充分开放度和透明度的政府至关重要,要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把实现汕头腾飞的决心和信心充分表现出来。我国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经济,特别是在经济特区,政府的作为将起决定性的作用,打造良好的软环境是发展的关键核心。汕头发展30年,解决思想上的问题很重要,要提振信心,改变形象。要总结经验和教训,理清未来发展思路,对未来30年进行清晰的规划,把握特区未来发展方向。

    我们研究了很多城市的发展规划,制定规划的流程中首先要明确定位,对于汕头来说这就要在大环境中,从全世界、全中国,直至珠三角来宏观审视汕头所处的位置。其次是考虑未来的发展目标,再次是考虑建设的问题。这可以用“此岸”和“彼岸”来形容,彼岸是方向,此岸是现状,此岸到彼岸要过一条河,而过河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这些办法就是战略。我认为“十二五”之后的长期规划应该敞开来,让全世界的潮人共同把把脉,通过规划凝聚共识、形成共识。规划定好了就需要与公众充分对话,通过对话让各个部门、企业和民众互相了解、沟通,形成讨论,从而共同完善规划,共同执行计划。这是政府开放度和能力的表现,也是一种考验。

    《汕头日报》:您认为汕头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分别是什么?如何扬长避短?

    郑韶:一个地方有它特定的水土和形式,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受制于他的特点和条件。汕头的发展要靠自己,要清楚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在哪,劣势在哪,要找准定位。与上海相比,汕头的天然局限比较明显。主要是汕头本身腹地小,潮汕几个城市之间的合作交流不够,其经济扩张的可能性也就降低了,各种资源便自发分流到深圳、福建等地。深圳和厦门相隔不远,两者往来的交通便利,发展也比汕头成熟得多,汕头位于这两者之间,不寻求差异性发展的话只能导致更多的资源从汕头流失。同时汕头的市场扩张能力也比较有限。但是,汕头也有自己的优势,如何利用特区的制度和资源要靠政府的努力。同时庞大的潮商群体这个资源也是别的城市无法拥有的,潮商在国际、国内都有巨大的影响力,要用好潮汕的智力、资本、产业等各种资源,可以通过遍布天下潮商与世界加强联系交流、寻求合作。我相信这也是汕头后来居上、杀出一条血路的依靠点。另外作为一个海滨城市,汕头拥有良好的海洋资源。我认为可先从南澳规划开发做起。要有长远的目光,沿着正确的方向,对于企业参与的项目政府要统筹安排,合理引导。

    《汕头日报》:张老师长期从事地区发展战略发面的研究,请您为汕头的发展把把脉、出出招。

    张丽娟:对于汕头民企上市、规划先行等很多方面郑主任已经讲到了。要补充的是要充分发挥媒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媒体跟政府不同,政府官员可能必须讲“官话”,但媒体工作者要适当地“挑动”一下社会公众,使社会形成一种讨论、对话的氛围。今年是汕头特区成立30周年,媒体不妨抛出这样一个话题: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用三十年前的汕头对比一下现在的汕头。“河东”时代的汕头是怎样崛起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去看待已经变成“河西”的汕头?平面媒体可以图片、图表等表现汕头这三十年的变化,再用规划的概念图作对比。其实规划不应该只是学者做出来的,而应该是群众选择出来的。汕头要怎么发展,应该由汕头人民来回答。平面媒体应该抛出话题,营造平台,让汕头人民都能讲上话,参与进来讨论。走过三十年风雨的汕头特区面临新的变局,在变局中出路在哪,应该怎样去突围,这些都是对话、讨论的热点。不用搞太多理论的东西,你们就出题目、出概念、出图表、出数据,让大家一看就明白。再把海外的成功潮人都梳理一下,探讨一下为什么他们在海外获得成功而在家乡却无能为力,其原因是否出自家乡本身。

    你们都是年轻人,要有激情,要置身汕头发展当中。你们媒体要适当地引导舆论,搭建一个可以供百姓和政府互动交流的平台,推波助澜,让决策者顺着你们的笔锋去思考一些问题,这是你们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精彩语录

    在企业上市处于爆发性增长的阶段,推进企业加快上市步伐的同时要把质量搞好,防止质量偏差、包装过度、隐瞒缺陷等问题的出现。

    汕头的发展可以用“此岸”和“彼岸”来形容,彼岸是方向,此岸是现状,此岸到彼岸要过一条河,而过河有各种各样的办法。

    “十二五”之后的长期规划应该敞开来,让全世界的潮人共同为汕头把把脉,通过规划凝聚共识、形成共识。要与公众充分对话,通过对话互相了解、沟通,形成讨论,从而共同完善规划,共同执行计划。这是政府开放度和能力的表现,也是一种考验。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河东”时代的汕头是怎样崛起的?我们又应该怎样去看待已经变成“河西”的汕头?

    媒体要适当地引导舆论,搭建一个百姓和政府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推波助澜,让决策者顺着你们的笔锋去思考一些问题,这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人物简介

    郑韶,1947年出生,硕士、研究员,现任上海市政协常委、提案委副主任,上海市发展改革研究院学术委副主任,上海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历任上海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经济思想史研究室副主任,上海社科院部门经济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上海市体制改革研究所副所长,上海《证券市场研究》所副主编,上海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郑韶担任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上海兴业能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独立董事。

    张丽娟,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上海发展战略研究所党组书记,高级经济师。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