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元旦和1月7日,广东省揭阳商会和揭阳市鞋业商会相继宣告成立,揭阳鞋业发展群龙无首的时代宣告结束。揭阳鞋业商会能否承载着整个行业的发展希望,担当起领导揭阳鞋业迈入资源整合、提升行业品牌发展的重任,成为揭阳制鞋人聚焦的核心。
有人形容,揭阳鞋业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鞋业以揭阳为基地,产品辐射各大出口国家;另一部分鞋企云集珠三角,潜心打造知名品牌。双方各占半壁江山,共同构成了揭阳现代鞋业产业。
揭阳制鞋产业以生产工艺鞋与中低档拖凉鞋而久负盛名,产品大量出口至中东与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是我国鞋类生产的重要基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揭阳榕城、渔湖、东山和揭东县的生产企业达数以百家,连同配套的相关企业,总数突破千家,从业人员超过10万人,每年生产销售各种材质的鞋类产品达数亿双,出口占全市总出口额的三分之一。
虽然出口量大,但揭阳鞋业在快速增长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严重制约其进一步发展。
首先,塑料拖凉鞋档次低,技术含量不高,生产工艺简单,家庭式作坊规模就能完成生产经营的准入门槛,造成揭阳鞋业一直未能成规模发展。据当地老板描述,市里一个乡村就有100多家鞋类生产厂家,大部分为家庭作坊,造成恶性竞争,利润减少。
其次,揭阳缺少大中型鞋类产品贸易市场,没有形成标志性的鞋类产品集散地,使其渐渐成为其他商贸地区的“加工厂”。正因如此,尽管揭阳鞋业产业庞大,具有相当的实力,但其知名度及影响力却不如邻近的惠东等地。
如何发挥鞋业商会的作用,真正推动行业发展,揭阳鞋业商会成立之初,摆在面前的任务就十分繁重而艰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