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对立白曾有如此描述,欧洲人称它为中国的联合利华,美国人称它为中国的宝洁。此形容所描述的正是立白的大日化战略。事实上,“立白”已经不是一个洗衣粉符号,除了主营的家庭洗涤类产品,立白还积极布局口腔护理、洗护产品、专营店、驱蚊产品以及护肤品,以“创建大日化蓝图”的姿态与跨国企业争夺话语权。作为“时尚产业杰出贡献企业”,立白的发展模式确实对业界带了个各方面的启发。立白方面日前接受采访时表示,立白的“大日化战略”已经初具成效,明年还将在洗衣液、洗发水、护肤品等领域发力。
洗涤行业占绝对优势
作为一家以洗涤产品起家的企业,洗涤领域在立白的大日化战略中占有根基性的地位。据了解,目前立白集团经营7大类60多个品种的系列产品,在洗涤领域洗衣粉已连续21个月位居国内第一,洗洁精立白已连续十年全国第一,洗衣皂也位居全国第二。
数据最具有说服力。中国日化品市场2008年到2009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在13.4%,快于国际整体市场增速,去年便达2000亿元,其中竞争最激烈、最充分的就是洗衣粉市场。据尼尔森最新滚动年度数据显示,立白的销售额占洗衣粉整体市场的24.3%,占领市场第一的位置。中国洗涤用品工业协会《洗涤用品统计信息》公布的全国洗衣粉市场统计数据中,排名第一的立白销量占有率24.2%。
业界分析也指出,从目前的洗衣粉市场格局看,立白已构成相对稳定的竞争格局,未来一段时间内不会变化,并且立白在洗衣粉领域也开始用多品牌战略开拓高端市场,通过不断的细分市场巩固其在洗涤市场的竞争力。
大日化战略初具成效
洗涤领域的强大优势,为立白大日化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后盾。2005年,立白打响了大日化战略的第一枪——收购牙膏制造企业蓝天六必治;2006年,收购了奥妮商标、上海护肤品牌高姿。借助于收购,立白已经涉及洗衣粉、护肤、洗发水、洁厕剂、洗洁精、牙膏等领域,立白接受采访时还透露将继续坚持收购的策略,并不排除收购沐浴露企业。而从收购的成效来看,蓝天六必治的销售额已经由2005年的1.5亿元恢复到其营业额最高时3.5亿元的水平,高姿的营业额也连续两年实现100%的增长。
立白集团总裁陈凯旋在接受采访时称,立白的大日化战略有三个重要的阶段:一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立白创建自有品牌,并以最高的品质要求来开发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自有品牌的成功创建与产品品质与性价比的长期坚持,成功奠定了立白发展成为中国民族日化领军地位的基础。第二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本世纪初,立白通过努力成为广东省内第一之后,通过陈佩斯风趣幽默的广告和良好的产品品质,使产品走出广东、走向全国。第三个重要阶段是在2004至2006年,立白开始了大日化、多品牌战略的实施,通过自创与收购等多种方式,成功进入家居清洁、口腔护理、化妆品等大日化的几个重要领域,这也为百年立白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跨国企业争夺话语权
显然,目前立白的大日化战略已收到丰硕的成果,自创品牌“超威”已成为全国家居清洁行业的前三强;通过收购的蓝天六必治,成功进入口腔护理领域并成为国内同行发展速度最快的企业之一;通过收购上海高姿进入化妆品领域,并在去年实现销售收入倍增的惊人业绩,可以说立白的大日化战略,在近年的努力下已初具规模,蓄势待发。
在宝洁、联合利华等外资日化巨头的联合打压下,形成规模的本土日化屈指可数,仅有立白等以洗涤产品为主的企业销售额超过百亿。对于大多数本土洗发水企业而言,还挣扎在突破10亿元销售额上,护肤品企业更是频频被外资收购。本土日化的出路在于走大日化之路。而立白的大日化战略,则直接与外资争夺中国日化行业的话语权。
当立白集团年销售额突破110亿元的时候,宝洁已将战略目标重新锁定本土企业。据悉,立白集团2010年的销售额预计能超120亿,而到2015年,立白的销售额将把目标定在200亿。业界指出,作为国内日化行业少有的过百亿企业,立白在本土企业与外资的抗衡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从品牌形象、终端销售、卖场谈判等领域,立白都逐渐表现出本土品牌应有的话事权。
据透露,立白集团明年将把洗衣液、洗发水和护肤品作为重点推广领域,包括加大去渍霸洗衣液和高姿的投入力度,以及重新启动奥妮洗发水的市场计划。如此一来,立白的大日化战略又将进攻方向指往外资占主流的护肤品和洗发水领域,这无疑增强了本土品牌在这些相对薄弱领域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