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秋花烂漫时,四川汶川草坡乡兰花种植基地的温室大棚,各色各样的蝴蝶兰争妍斗艳,花姿婀娜,纯白、鹅黄、淡紫和艳红等花色,汇成了一片花的海洋,令人眼前一亮,美不胜收。
坐着飞机 “蝴蝶”远“嫁”草坡
“过段时间就要上市了,一直持续到春节前后,在国庆时达到销售顶峰,草坡气候偏凉,比较适合兰花催花,能比别的地方提前半个月上市。”佳鑫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春贤望着这一片有“兰中皇后”美誉的蝴蝶兰,眼里掩饰不住欣喜之情,远处,一名雇佣的女工正在忙着用铁枝将花梗固定,这是兰花开花前的必经程序。“几经试验,蝴蝶兰终于在草坡生根开花了。”
蝴蝶兰,在草坡乡本没有。2008年8月,援建草坡乡的汕头工作组调研中发现,以种植业为基础的草坡乡,竟然没有经济价值较高农作物,无一例外的都是玉米土豆等传统作物。
“这意味着什么?就是老百姓饿也饿不着,富也富不了,一亩地种玉米满打满算一年最高也就两千块,如果种植其他,采用公司加基地的模式,先将原来种植玉米收入给你,即便失败了,你也不亏。”广东汕头援建草坡乡工作组组长张应杰说。
顺着这条思路,有了2009年原草坡乡党委书记李川的汕头之行。时年3月,李川带领几个老百姓前往汕头农业科学研究所参观考察,被科研园生机勃勃的蝴蝶兰所震撼。“如果草坡以后发展生态观光旅游,第一产业必须为第三产业服务,无论从气候、经济价值还是汕头的技术来考虑,科研所和台湾一起研发的蝴蝶兰都是草坡农业发展的不二之选。”立足现实,草坡有着更深量的考虑。
2009年4月,种植蝴蝶兰所需要的温室大棚开始建立,项目设计方案由汕头市农科所设计把关,佛山一家专业公司负责实施,所需要的材料、设备、以及后来的2000株蝴蝶兰皆通过空运到成都后辗转20多个小时后运到1450米的山上。
2009年5月初,斥资24万元代化薄膜大棚顺利建成、面积512平方米,与汶川大地震日期吻合,能种植1.5万株到2万株兰花,里面还配套活动栽培架、水帘风机增湿系统、内循环风机等设备设施,让“远嫁”而来的蝴蝶兰冬暖夏凉,换而言之,每一株兰花都有栽培架上有一个自己的“蜗居”,且夏有水墙形成的“冷气”,冬有火炉烧水升温的“暖气”,要多舒服有多舒服。
年赚15万 挣钱又学技术
“草坡温度比成都和汕头都要低,如果在汕头种蝴蝶兰,就要安装空调,但是在草坡就没必要,只需要安装水墙和风机就可以保证适宜的温度,特别适合催花。”全程参与兰花种植的汕头市农科所园艺中心主任陈文贞说,这样的结果是,草坡每株兰花的成本要比外面的低2元。
果然,2009年兰花市场形势一片大好,价格比以往略有攀升,根据不同的品种,价格在20—50元/株不等,而草坡种植的满天红和小黄孩亦不俗,每株25—30元。“每株的成本在12—15元,去年那一批除了汕头空运的2000株精品外,还有成都本地的10000株,效益都不错。”四川佳鑫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谢春贤说。效益显而易见,继去年兰花全部售罄后,佳鑫又种植了第二批,1万6千株蝴蝶兰。
为了保证前期的兰花种植效应,草坡乡兰花种植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具体操作的方式是,草坡乡码头村以每年每亩1700元的租金将土地和大棚出租给佳鑫公司使用,利润码头村和公司五五分成,佳鑫负责雇佣和培训本地村民,8月8日笔者在大棚所见的女工黄兴彩正是码头村的村民,已经在基地打工半年多了,对于目前这份工作,她非常满意。“地租的是我家的,每个月还有1200元的工资,不出家门就能挣工资学技术,哪个不满意?”
虽然目前解决剩余劳动力只是个别,码头村村主任袁开旭却对未来充满信心:“今年如果不出意外,全村就能靠这批蝴蝶兰分到十四五万块!,这笔资金作为其他产业的启动资金,以点带面,发展些什么农家乐的,草坡前途一片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