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阶联新力量 >> 正文

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吉荣芳钟情潮汕文化

    来源:汕头特区晚报    作者:    2014-09-12     浏览:

  • 字体:

今年阳春三月,汕头街头的红棉花开了,汕头大学的林老师带着美国女友吉荣芳到我们店里。亭亭玉立的吉荣芳见到我们,用地道的普通话叫“阿哥,阿姐”,我和妻子高兴地让座。吉荣芳来自美国,是汕头大学文学院教授,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结缘中国戏剧,情系汕头老街

吉荣芳的母亲是一位戏剧导演,非常喜欢中国的戏剧文化。在吉荣芳很小的时候,妈妈就经常讲中国的戏剧故事给她听。10岁的时候,出演英若诚导演的中国话剧《家》,使她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家》在美公开演出后,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也增强了吉荣芳对中国的向往。

随着中美邦交友好关系的深入,吉荣芳在美国耶鲁大学读二年级的时候,被校方选定作为两国人才的交换培养人选,赴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汉语。一年后,又回到耶鲁大学读至本科毕业,并以优异成绩考进美国卡奈尔大学的硕博连读生班。

在卡奈尔大学,吉荣芳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国文化。博士毕业前一年,为了准备博士论文,吉荣芳沿着当年完成耶鲁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妈祖与旅游》时所走过的路线,重访日本、韩国、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和南洋岛国的潮汕籍华侨,了解他们对自己祖国和家乡的贡献,得到素材之后,她最终确定了论文的源地——汕头。

吉荣芳来到汕头,正是六月,骄阳如火,她一个人走在老市区的马路上,沉浸在这些二十世纪初的老建筑群中,不再感觉到炎热。她在想,汕头这个美好的城市,从清代末年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大规模的建设充分体现出她的年轻和活力,作为论文的主题,应该如何体现出来?就在思索之间,她来到了民族路,抬头望着胡文虎大厦上的塔楼,茅塞顿开,立即写下题名《汕头华侨与建筑环境》一文。

回美国通过博士论文之后,吉荣芳又来到给她留下深刻印象的汕头,成为了汕头文学院的一名教授。

钟情潮汕文化,欣然扎根汕头

我们夫妻在市区开一间古玩店。第一次见面,妻子便把吉荣芳叫“阿芳老师”,听起来倍感亲切,从那以后,我们一直这样叫她。随着相处时间的增长,我们与吉荣芳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吉荣芳初次到店里来的时候,对周围的一切非常好奇,她端详墙上挂着的几幅潮汕本地画家的国画,察看潮汕金漆木雕和那些精致的古陶瓷器,那双水汪汪的眼睛转了又转,好像这独特的文化氛围氤氲出她的某种情思。她提了许多问题,诸如“潮汕”名称的由来,潮汕古陶瓷的起源,看得出她对潮汕文化也颇有涉猎,还一字中的地问起了潮汕竹枝词。我解释说:“潮汕竹枝词描写潮汕本地风物,像格律诗一样,注重一二四句的平韵,从古至今,很多潮汕文化人都会写竹枝词。”听了我的讲述,吉荣芳要求我念一首竹枝词给她听,我随口编撰了一首,吉荣芳也跟着念起来,琅琅上口,对潮汕文化的向往溢于言表。

看到吉荣芳对潮汕文化怀有着如此深厚的兴趣,我送给她一套“汕头民间文艺丛书”,妻子还拿出一个制作潮汕传统“五仁月饼”印模。吉荣芳接过来,爱不释手,问:“这是古董吗?”我说:“不是。那是几十年前,潮汕民间用来做糕点月饼的印模,叫月劳饼印。”吉荣芳听完,调皮地用手比比捏捏,然后用手掌一沉一压,学着潮汕人做?印?的动作,逗得我们哄堂大笑。然后,她讲起比萨饼100多年前从美国诞生和流传的故事,谈到当年比萨饼引起的种族战争时感慨地说:“全世界都需要和平!”

初来汕头时,走在老市区的大街上,就有汕头人友好地招呼她,“美国妹,歇歇凉。”“美国妹,喝工夫茶。”她环顾四周,见一群陌生而热情的汕头人,有的在阴凉的骑楼下,有的在敞开的堂房里叫她,让她倍感亲切。随着在汕头居留时间的增长,吉荣芳越来越热爱汕头这片土地,她对我们说:“我会留在汕头,我会变成一个真正的汕头人!”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