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解读省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汕头元素”:省域副中心奔赴新征程

    来源:南方+    作者:蔡沚彦    2024-01-31     浏览:

  • 字体:
1月23日,广东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开幕,2024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出炉。在这份干货满满的报告中,“汕头元素”频频亮相,生动诠释了汕头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勇开新局。

从全省视野出发,汕头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产业有序转移、大型出口加工区建设、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等多项工作上被寄予厚望,释放出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的强烈信号,这既是汕头抢抓机遇、乘势而为的奋进方向,更是汕头新一年主动作为、责无旁贷的使命任务。

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实‘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加快建设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更好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支撑带动作用”。其中,提到高水平推进五大都市圈建设,形成区域互补、协调发展新优势;加快汕头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

根据《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汕潮揭都市圈将构建“一心两极、三环五射”的多中心、网络化都市圈总体发展格局,打造沿海经济带东翼增长极,促进和支撑粤东地区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汕头是经济特区,也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省域副中心城市。以汕头为中心加快推进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将有利于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与海峡西岸地区的联动发展,有利于深化东南沿海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经济文化合作。同样,借助都市圈,汕头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将更加巩固。

去年,时速350公里的广汕汕高铁开通运营,广州到汕头缩短至1.5小时左右,粤东地区加速融于大湾区“一小时交通圈”。2024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的第五年,广东正举全省之力办好这件大事。汕头又该如何在全省建设蓝图中,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并不断发挥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支撑带动作用?

1月10日,汕头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围绕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发展能级,汕头提出要立足粤东、着眼全局,抓紧谋划重大规划、政策、项目和年度工作安排,持续优化完善城市功能布局和发展环境,不断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区域辐射力,切实当好汕潮揭都市圈一体化发展的“火车头”。

近年来,围绕省委“1310”具体部署,汕头以打造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推动汕头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大粤东为起点,加强前瞻性、战略性交通布局规划,提出对外构建“3+2+2”高铁通道和“5+3+3”高速公路通道,对内加快实施粤东城际铁路骨架网和“两环八射多联”快速路网建设,强化汕头站、广澳港枢纽能级的发展目标,不断提升交通运输综合服务水平。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及,统筹推进传统基础设施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漳汕、合湛高铁和西丽高铁枢纽等。据此前报道,新建漳州至汕头高速铁路线路自在建福厦高铁漳州站引出,接入在建汕汕高铁汕头站,设计时速350公里,计划在1月下旬开工。

粤东明珠,融“湾”链“带”,汕头高质量发展已经纳入大局规划之中。

去年以来,广东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开启新图景,强县促镇带村如火如荼,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其势已成、其兴可期。

汕头1区4镇51村入选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名单,潮阳区获评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潮南区获评全省制造业先进区,在全省乡村振兴考核中获优秀等次,可谓成绩斐然。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加力提速,促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县域是“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对于汕头而言要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有新“战法”。

汕头提出,要坚持以“头号工程”力度攻坚“百千万工程”,着重做好“特”的文章,壮大县域、镇域经济;着重做好“美”的文章,建成1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全市80%的行政村建成美丽宜居村;着重做好“聚”的文章,充分发挥侨乡资源优势,推动侨企(团)和潮商结对镇村、结对产业。

今年,推动“百千万工程”建设加力提速,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产业有序转移”,“以‘总部+基地’、‘研发+生产’、‘生产+服务’等形式,推动跨区域产业共建”,“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布局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推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办事标准、流程、时效与珠三角地区接轨趋同”。

建设汕头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是落实省委、省政府“百千万工程”,推进产业有序转移的具体举措。按照规划,汕头主平台以整合汕头高新区、汕头市产业园(濠江片、海门片、潮南片)两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为基础,规划建设总面积69.76平方公里,已承接包括磊海储能项目、比亚迪汽车轮毂项目等47个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

2024年汕头提出,要开展“园区建设提速年”行动,全面推进六合产业园和大型出口加工区等重点园区建设。以深汕共建产业合作园区为突破口,坚持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动态调整,打造全省承接产业转移先进示范。

值得注意的是,汕头积极探索在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复制推广深圳先进举措和制度环境,推动办事标准、流程和时效与深圳全面接轨;以“能取消的取消、能下放的下放、能上网的上网、能秒批的秒批”为原则,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创建“无证明城市”,推进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年底前实现超240项“不见面审批”。

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被放在重要位置。在传统产业方面,报告提出“支持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家居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在新兴产业方面,报告提及发展集成电路、新型储能、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制造等产业。

近年来,汕头坚定不移走“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坚持以贸促工、以工兴贸、工商并举,谋划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新蓝图,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崛起、特色传统产业持续转型升级、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

制造业是汕头的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其成色直接决定着汕头经济的发展质量。围绕构建“三新两特一大”产业发展格局,汕头市提出5年打造7000亿元产业集群的目标,将通过完善落实产业发展“七个一”体系和产业集群“链长制”,推动资源要素向产业集群集聚、政策措施向产业集群倾斜、工作力量向产业集群加强。

“汕头工业有基础、有亮点、有特色,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产业园区提级扩能以及国际会展中心即将落成,相信汕头的产业根基会进一步夯实,贸易规模会不断扩大,发展的内生动力也会持续增强。”省人大代表陈粤平是一名从业近30年的“老玩具人”,他表示,省两会期间他将重点关注行业发展新动向,将先进的经验做法带回来、分享给行业同仁,为汕头玩具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产业。在广东省加快推动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大背景下,汕头持续壮大新兴产业能级,深化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释放数字经济放大叠加倍增效应。去年8月,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在汕头成功举办,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

科技创新是制胜未来的关键变量,报告提出要推动省实验室体系建设优化调整。当前,汕头正全面启动建设汕头科学城,充分发挥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赋能作用,努力把汕头科学城打造成国内知名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成果转化地、人才集聚地。

“提升一个城市的科技创新水平,既需要强大的创新人才队伍支撑,也需要更大体量的高新技术企业集群。”省人大代表、化学与精细化工广东省实验室研究员董正亚表示,近期他和科研人员整理撰写了一篇长达3万多字的调研报告《汕头市精细化工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报告》,建议市政府制定精准的人才引育政策。同时,引入更多的高科技企业特别是初创企业,整合企业、科研机构、创业孵化园、风险投资基金等创新资源,重点打造粤东地区的创新集聚区,从而引领汕潮揭都市圈以及粤东西北地区的产业高质量发展。

南方+ 肖俏 制图

作为经济特区之一,汕头的使命和机遇离不开高水平对外开放。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稳定和提升加工贸易,支持汕头、湛江建设大型出口加工区;要“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扩大对外友好交流”。

针对省委常委会对汕头提出的坚持“贸”字当先、“工”字为本,通过打造高水平商贸平台、引进培育高能级贸易主体、积极发展贸易新模式建强贸易网络等要求,近日汕头市委全会指出要坚持“贸”字当先,发挥汕头在海内外广阔的人脉资源优势,构建覆盖全国全球主要市场的贸易链接体系。

如何建强“买全球卖全球”的贸易网络?汕头强调,要做强贸易平台,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扩围提质,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商综试区,全面启动大型出口加工区建设,打造政策优势叠加的高水平商贸平台;要做优贸易模式,积极发展“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保税+跨境电商”模式,打响“汕头制造”和汕货品牌;要做大贸易主体,打通设计研发、生产制造、品牌打造、线下网点和仓储物流体系建设等产业链各环节,形成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商新坐标。

汕头是全国著名侨乡。侨是汕头的灵魂,特区因侨而立、因侨而兴。相关资料显示,在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1500万潮汕籍侨胞中,来自汕头的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达500多万人,汕头市的归侨侨眷和港澳台同胞家属达200多万人。

阶段以来,汕头以筹办2024年国际潮团、潮商“两大潮人盛会”为抓手,加快推进海外华文教育创新发展中心、侨情资源库、数字虚拟潮汕家园“三大工程”,持续深化文化引侨、平台联侨、政策惠侨、经济聚侨“四项行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切实推动将“侨”的优势转化为汕头发展优势。

以办好“两大潮人盛会”为抓手,汕头还将抓紧谋划建设一批重大产业、交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科创平台、文化精品、会展旅游、重大涉侨项目,全方位展示汕头发展成就,创新引导全球华人侨商积极融入祖国发展、参与家乡建设。

省人大代表、台盟汕头市总支部主委谢丽玲认为,汕头要利用这次机会与世界潮人乡亲“面对面”联谊交流,在增进友谊的基础上,开展深度合作,把汕头近年发展成果向潮侨潮商充分展现,激发他们回乡投资的热情。其次,重点推介汕头的产业基础和优势,尤其是开展“三新两特一大”产业的交流,积极推动与潮人潮团的深层次合作,引进更多的优质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发展。

携手侨胞融入高质量发展大局,汕头将持续推动更多海内外交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全面建设海洋强市,再造“海上新广东”。在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上,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快汕头港等疏港铁路建设;在加快壮大现代海洋产业方面,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汕头勒门等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

2022年,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港口布局规划(2021—2035年)》,到2035年,广州港、深圳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港口,珠海港、汕头港、湛江港总体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内河港口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全省建成安全高效、智慧绿色、支撑有力、创新开放、国际先进的世界级港口群。

汕头港是全国27个沿海主要港口之一,也是广东海岸线上的五大沿海主要港口之一。2023年,汕头港全港货物吞吐量约3840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76万标箱。其中,汕头港广澳港区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64万标箱。未来,汕头将构建以汕头港为核心的汕潮揭港口群一体化发展格局。

汕头市南澳岛南侧海域,一排排巨大的风力发电机缓缓转动,与蔚蓝的海面构成一幅壮美景象。这是华能汕头勒门(二)6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其作为国家千万千瓦级粤东海上风电基地首批示范项目于2023年12月29日并网投运,成为粤东海域单体最大海上风电项目。

向海图强一直都是汕头发展的底色。目前,汕头正依托良好风能资源和产业基础,进一步优化海洋重大产业布局,谋划推动6000万千瓦海上风电开发,构建“1+3+3”海上风电生态体系,高起点、高水平、高标准打造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

省人大代表王全景认为,汕头在国际风电创新港建设过程中,要以创新引领产业集群建设,着力补短板、拉长板、锻新板,深入实施风电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为风电产业发展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同时,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和RCEP生效实施重大机遇,与东南亚等国家携手开创合作共赢的新局面,推动风电产业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省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和智慧渔业。当前,汕头同步推进海洋牧场和深远海养殖,构建集种业、养殖、加工、冷链于一体的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推动海上风电与“蓝色粮仓”交相辉映。省政协委员吴锡雄建议以科技为引领,引导海洋渔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方向迈进,在转型升级中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坚持陆海统筹、山海互济,汕头吹响了又一轮“逐梦深蓝”的响亮号角。

数读 

2023年

汕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3亿元

同比增长19.8%

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00.3%

其中,307个续建项目

全年完成投资829.59亿元

占完成投资总额的82.7%

完成年度计划的107.5%

全年新开工项目152个

竣工投产项目126个

完工率为106.8%

全市58个省重点项目

完成投资369亿元

同比增长7%

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22.2%

超过全省平均进度

完成进度排名全省第7位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