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1
2020年是特殊的一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肆虐。面对与病毒的“遭遇战”,全国各地快速反应、从容应对,彰显大国担当。
在这场不见炮、无硝烟的战争面前,汕头迅速响应党中央、国务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号召,打响一场同心抗疫之战。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3月18日,汕头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正式“清零”,实现“治愈率100%,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院内零扩散”。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呈现出积极向好的态势之时,汕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从精准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到着力完善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尽最大努力降低疫情对经济社会的影响。与此同时,精准稳妥推进复工复产、达产增效,落实“六稳”“六保”要求,不断探索疫情冲击下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尽管曾在经济发展上吃过苦头、受过挫折,但汕头这座城市从未言败、不曾退缩。疫情大考之下,汕头前三季度经济不仅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还透出产业转型步伐加快、新动能逆势成长的积极信号。在经济特区建立40年的重要节点,这份答卷背后,正体现出汕头的韧性和担当。
而经历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考验的汕头,正迎来新的春天。如何以更大魄力、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这是摆在汕头面前的又一道考题。
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1月23日,全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汕头连夜研究成立汕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第一时间明确汕头市中心医院、汕大医学院附一院为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
“必须筑起疫情防控铜墙铁壁!”根据《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工作方案》,汕头于1月25日迅速制定《汕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方案》,指挥部办公室下设综合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等9个工作组。
自1月25日起,所有排查发现近期有湖北出行史、或来自湖北的人员全部入住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点,选派医务人员进驻。全市共设置38个居住(宾馆)留观服务点、4705张留观床位。1月31日起,汕头利用核酸检测手段对重点人群精准排查,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检测全覆盖。这一切,都是为了从源头上减少隐患。
想在前、做在先。汕头市委、市政府周密部署,举全市之力强化网格化管理,通过地毯式清查排查筛查,包干到户、包干到厂、包干到校,切实筑牢社区、村居、小微企业等基层各道防线。
驻守在各社区的志愿者是这座城市中特别的“逆行者”。
各区县、各部门纷纷响应、创新举措:汕头市公安机关出动无人机开展巡航测温、防疫宣传;龙湖2000名网格员穿上橙色马甲投身防疫宣传、排查一线……值得一提的是,汕头还安排市领导带队,分头赴重点区县进行督战。
在防疫的各个战场,党员冲锋在前。澄海一镇卫生院院长刚做完手术,就回到了工作岗位;龙湖一基层党员干部主动请缨,先后接送重点人员达45名;潮南一村支书不顾个人安危,及时制止不明人员冲卡……20多万名党员干部全部取消假期返岗投身战疫,各级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走村入户做好防疫工作,7000多名村(社区)“两委”干部全部在岗履职,冲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线。各卡口、健康观察服务点成立临时党支部,筑牢疫情防控“桥头堡”。
与此同时,汕头响应号召,先后组建两支援助湖北抗疫医疗队,支援武汉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首批由汕头市中心医院、汕大附一医院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7名医生、17名护士组成,第二批由汕大附二院、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汕头市中医医院共15名医护人员组成,分别于1月28日、2月9日赴湖北开展医疗援助。
坚守汕头的医护人员,同样不舍昼夜救治新冠病人。汕头两家省定点救治医院的呼吸科、感染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以及各发热门诊,医护人员24小时“驻院”成为常态……
3月18日,粤东唯一危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汕头迎来“清零时刻”。
出“硬招”助力复工复产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向好,从2月10日开始,复工复产号角在各地吹响。汕头各家企业、各个项目陆续开工。
如何在复工复产的同时抓好疫情防控,成为摆在政企面前的一个挑战。2月11日,汕头市正式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措施”),对在汕头市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特别是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市财政安排5亿元,全力支持其复工复产。
各区县同样拿出“硬招”。2月12日,汕头市澄海区出台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措施。记者梳理发现,该政策措施注重“奖励+补贴”“协助+服务”,以真金白银全力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不仅干货满满,亦诚意满满。
2月14日,龙湖区发布《龙湖区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措施》,投入约2.1亿元助力受疫情影响的各类企业复工复产。在全面落实市支持企业复工复产“20条”的基础上,龙湖区特别推出“设置企业产值增速奖励”“减轻企业租金负担”“服务企业用工需求”等措施,并进一步细化“加强外贸支持”的内容。
与来自企业的机器声共同交织成复工复产奏鸣曲的,是来自重点项目建设工地上的轰鸣声。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重新在沉寂已久的工地上演。工人们戴着头盔、口罩抢工时、抢进度,全力加快项目建设。
重点项目是关系国计民生和产业命脉领域的“定海神针”,是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只有紧紧扭住这个“牛鼻子”,才能力保经济实现稳增长。但抢回被耽误的工时,并不是毫无章法地仓促开工,而是在有序谋划的基础上高效推动,把疫情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对此,汕头以既“稳”又“准”的“战法”应对——早谋划,以制度先行推动协调指挥全面覆盖;快行动,以顶层设计赋能重点项目复工复产;强协作,以“措施+服务”为企业纾困解忧。
其中,汕头市进一步发挥去年成立的重大项目总指挥部作用,健全重大项目总指挥部工作机制,对市重大项目建设总指挥部组成人员和专项指挥部进行调整,构建跨部门、跨区域、全局性的协调指挥机制,细分8个专项指挥部,覆盖全市301个重点项目,由各位副市长牵头指挥。各分管副市长带头抓落实,到一线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推动资源和力量下沉。而落实任务清单制度的实施,则强化了各级责任人的主体责任意识,形成了比学赶超的干事创业氛围,为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由于直面痛点、科学施策,“汕头战法”有效高效为重点项目复工复产破题排障。仅过了一个月时间,汕头市156个在建重点项目就已全面复工,大部分重点项目工人到岗率超过90%;全市20425家工业企业复工,复工率94.6%。
工厂复工,防控工作同样不能松懈。
危中寻机打好高质量发展主动仗
在复工复产的基础上,汕头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同时着眼于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努力打好高质量发展主动仗。
既要稳扎稳打,又要敢于突破;既要改革创新,又要切合实际。立足经济特区40年发展再出发,汕头找准定位、主动谋划,于2020年8月出台《汕头市关于简政放权加快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意在通过简政放权,鼓励镇(街)勇当全面深化改革拓荒牛,争当全面扩大开放排头兵,把镇域经济的发展潜能释放出来,为汕头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澎湃驱动力。
按照“强镇”的部署和规划,汕头将对全市67个镇(街道)分类制定扶持措施和考评标准,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贸则贸,积极打造一批工业重镇、商贸名镇、文旅强镇、农业大镇,同时全力推进镇村工业园区升级改造。
《实施意见》还提出,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生命线,明确镇(街道)主要负责人要亲自牵头、亲自部署、亲自洽谈、亲自协调、亲自督办;市、区(县)对镇(街道)的绩效考核要进一步突出招商引资成效比重等。此举的意图,正在于推动“一把手”主动出击,通过着力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招商引资成效助推镇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强则经济强。在深圳和汕头这两个同属“第一批”的经济特区全面开启深度协作的背景下,“产业协作”已迈出第一步——汕头市建立了重点产业片区建设招商工作机制,谋划形成濠江区滨海,澄海区六合围、莲花山,潮阳区海门、金浦,潮南区两英、井都等七大重点产业片区发展空间,在用地规模小的症结上率先“破题”。
产业定位、布局的明晰,更有助于区域协作招商目标的精准、明确。近一段时间,汕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深圳开展点对点招商对接活动。在市领导带动下,市直相关部门、各区县、功能区积极主动上门拜访各行业企业,推动大型企业来汕投资设厂。
前三季度,汕头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048.91亿元,同比下降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85.94亿元,同比下降1.5%;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002.50亿元,同比下降3.5%;第三产业增加值为960.46亿元,同比增长2.5%。
疫情大考下,汕头市前三季度经济呈现持续稳定恢复态势,经济基本面继续有效巩固。除此之外,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还释放出诸多积极信号。如市场主体总量和企业数续居粤东西北第一、5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进度全省第一等。
努力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
10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小公园开埠区,走进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了解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以及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
如何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汕头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成为摆在汕头面前的新考题。
对此,汕头市委书记马文田表示,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作为新时代推进经济特区建设的思想武器、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坚持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推出一批重大改革举措,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奋力擦亮经济特区牌子。
在做好“侨”的文章上,汕头将打造高水平开放门户,助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以侨为桥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更好发挥汕头侨资侨力丰富的独特优势,在引进先进技术和高水平产业等方面下功夫,吸引世界各国更多地参与经济特区改革开放发展。围绕聚侨惠侨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内外贸、投融资、财政税务、金融创新、出入境等方面,积极探索更加灵活的政策体系和更加科学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侨”味浓厚的优惠政策和便利措施,推动华侨与祖国深度融合发展。更好发挥汕头侨乡优势、特区优势、港口优势,加快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建设,推进国家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
【2020年大事记】
●1月23日,广东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后,汕头成立汕头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
●2月11日,汕头市印发《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若干政策措施》。
●2月25日,龙湖区以龙湖工业园区为主体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定名为汕头龙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行现行的省级高新区政策。这也是粤东地区首个县区级的省级高新区。
●3月18日,汕头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正式“清零”,实现“治愈率100%,患者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院内零扩散”。
●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汕头综合保税区。
●8月6日,汕头市委、汕头市政府召开全市做大做强镇域经济大会。
●8月7日,汕头海湾隧道西线宣告正式贯通,标志着汕头海湾隧道成功实现全线贯通。
●8月26日,汕头特区40周年灯光秀在市区时代广场上演。
●10月1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汕头小公园开埠区,走进开埠文化陈列馆、侨批文物馆,了解汕头开埠历史、设立经济特区以来的建设发展情况,和潮汕侨胞心系家国故土、支持祖国和家乡建设的历史。
●11月20日,汕湛高速公路汕头至揭阳普宁占陇段正式通车。
●11月21日,2021年第三届亚青会组委会成立。汕头举行以“相伴亚青 青春同行”为主题的第三届亚青会倒计时一周年活动。
【策 划】严 亮 廖奕文
【编辑统筹】赵文君
【采写统筹】辛均庆 杨 可
【采 写】杨 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