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学史话 >> 正文

2015:飞虹跨海,海岛旅游胜地迅速崛起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张伟炜    2020-11-15     浏览:

  • 字体:

【编者按】

今年是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的重大决策。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经济特区勇扛历史责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创造了不凡的业绩。汕头经济特区,是经济特区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40年来,一代代汕头经济特区建设者用智慧和汗水,为激情澎湃的“特区故事”写下了辉煌的汕头篇章。

南方日报推出“致敬特区40年 汕头再出发”系列报道,回顾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总结汕头经济特区发展经验,进一步讲好改革开放故事、特区故事,振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气神。敬请垂注!

1

2015年1月1日10时,在汕头市南澳大桥长山尾上桥点,现场一片欢腾。在喧闹的锣鼓声和欢呼声中,广东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南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随后,数辆崭新的新能源大型公交车从南澳县驶向彼岸,南澳县由此进入了大桥时代。

南澳县地处闽、粤海面交界处,在南澳大桥还没建成通车之前,长期的交通不便制约着海岛的发展。“牵莱芜,接山尾,南澳成商埠”汕头民间这句老话,承载着南澳人民多年的期盼。随着南澳大桥的通车,南澳人民陆海相通的百年夙愿终于成为了现实。

据了解,南澳大桥西起澄海莱芜,横跨后江湾,终点在南澳长山尾,接入环岛公路,全线采用二级公路技术标准,是全省“县县通高速”和省道S336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连接南澳县和大陆的跨海大桥。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结束了海岛居民出入南澳极为不便的舟楫渡海历史,还从根本上破解了制约海岛旅游、港湾优势、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南澳大桥

四条航线映照陆岛客运历史

南澳县是广东省唯一的海岛县,位于闽粤台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险要、生态环境优美、海洋资源丰富。据考证,岛上8000年前就有先民居住,现有人口7万多人。然而,一水之隔,南澳自古以来与大陆交通全靠舟楫过渡,常受大风浪或浓雾天所阻,因此对岛民生活、经济、与外界各种联系产生极大的不便,甚至带来危害。

从上世纪50年代起至今,陆岛客运经历了四条航线:1954年4月起从澄海县东里港至南澳岛西阁码头,1984年8月20日起从饶平县三百门港至南澳岛羊屿码头,1989年10月起从汕头港至南澳岛前江码头,1992年10月起从澄海莱芜码头至南澳岛长山尾码头。

直到1992年,新开辟的从莱芜至长山尾的轮渡航线方便了南澳人民出入岛(海途仅40分钟),即便如此,由于南澳岛是台风袭击和台风严重影响的多发区,一旦遇到八级以上阵风或台风以及大雾天同样要停航。虽然运力从轮渡船一艘增至四艘,但因南澳辟为旅游岛,游客逐渐蜂拥,节假日、暑假期间进出岛小车于渡口经常排起1公里甚至数公里远的长龙,令远方而来的旅客不禁“望车龙兴叹”。

几代人奋战不息,圆岛民“大桥梦”

在南澳岛民间,数百年来还流传着一个富有想象力的生动传说:“牵奶脯(即莱芜),接山尾,南澳成商埠”。回到现实中,只有建跨海大桥,才能让传说成真。但在海上建长桥,对于财政收入低微的南澳来说,犹如天方夜谭。

回溯南澳大桥项目最早的酝酿时间,得从1991年说起。11月19日,由南澳县人民政府正式委托(北京)海军工程设计研究局,编写建桥可行性报告。1992年,南澳岛被省委、省政府列入全省四个重点开发试验区之一,从而掀起了招商引资大干快上的热潮。后来,经过前期一系列筹建工作,1995年2月13日上午,南澳大桥在长山尾码头举行开工典礼,但至1997年大桥工程因故停工。

2001年,国家进一步重视海洋发展战略,当时交通部提出在有条件的海岛县能建桥连接大陆的积极予以支持,简称为“连岛工程”。2002年3月,省交通厅领导莅汕调研并提出了复建南澳大桥的事宜,后来该项目还列入国家计划并获得补助。2003年12月,汕头市委、市政府开会讨论决定,要新建南澳大桥。于是,开展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报等工作陆续展开。2006年1月25日,省发改委批准大桥立项,并被列为省、市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家“十一五”交通补助项目。2009年1月,省交通厅出具了南澳大桥项目施工许可审批意见,同意项目开工。

据悉,南澳大桥起于澄海莱芜,与省道S336线相接、跨海,终于南澳长山尾苦路坪,接南澳环岛公路。路线长约11.08公里,其中桥梁全长9341米,连接线全长1739米。路基宽度12米,桥梁净宽11米。按照设计方案大桥抗震烈度8度,最大17级台风,防腐也是按照100年基准来设计。

2009年1月20日上午10时25分,南澳大桥正式开工建设。

2009年1月20日上午,南澳大桥迎来第二次开工建设典礼。当时的建设场面,作家林俊聪在《跨海架长虹,美梦今成真——广东省南澳大桥建设纪实》中写得颇为浪漫:“来自五湖四海的建设大军,于2009年春进驻澄澳两岸,食宿于工地,从经理、工程师、技术员到工人,风雨同舟,不顾寒暑,与海潮、星空作伴,与风浪‘贴身’对抗,与时间赛跑,奋战不息。”

跨海架长虹,迎来旅游业崛起

实际上,南澳大桥建设难度远远超出参建人员的预期:由于南澳大桥工程位于台风多发地带,且处于封口位置,四季潮涌不止,给工程带来极大的影响。从2009年1月20日开工建设,到2015年1月1日正式试运营通车,中间经历了长达6年多漫长且艰辛的建设过程。

承建四标段的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提供了一组数据,足以说明恶劣的气候对工程产生的巨大影响:从2009年6月9日开始打桩至2011年7月15日主体工程完工共767天中,七级以上强风就达495天,中浪以上海况691天,大雾天78天。其间,项目部执行防台19次,撤离船舶246航次。仅2010年,就有6次台风影响了大桥的施工。

除了气候条件恶劣,工程所处的地质情况极其复杂多变,且有“孤石”和岩层间软土夹层,桩基础环节的施工难度达到国内水上桩基之最。在开工最初的8个月内,施工单位只打了56根钢管桩,这与最初计划每天打桩15根的进度相差甚远,为此工程只能暂停下来,重新开展地质补勘和静载动载试验。尤其是主桥大直径桩基的施工,难度巨大,原计划7个月完成,但实际历时近20个月。

建设中的南澳大桥。

为保证大桥建设科学、有序地推进,南澳县在2008年成立了南澳大桥建设总公司,同年又成立南澳大桥建设管理中心,按照“一套人员,两个牌子”的原则,合署办公、对外运作。大桥建设总公司和施工公司还配备了专职安全员,严格落实安全法规、标准、克服麻痹思想,防患于未然,对预防火灾、高空作业危险、风浪自然灾害等时刻都没有松懈。此外,还组建海上警戒船队,在施工海域24小时警戒。2013年“温比亚”“苏力”“天兔”台风、2014年“海贝思”台风凶猛袭来,由于早有应急预案,措施得力,故大桥、人员毫无损伤。

2014年7月27日,南澳大桥终于实现全桥胜利合龙,同年12月13日,项目主体工程通过交工验收。2015年1月1日,南澳大桥于正式建成通车。

据统计,通车那年,进岛游客数量呈“井喷式”增长,猛增到456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2.2亿元,分别比增383.6%和187.1%。通车后几年,旅游业持续保持蓬勃发展,进岛游客、旅游综合收入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9年旅游接待人数77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6亿元。一个“与世隔绝”的海岛,逐步蝶变为游人如织的旅游胜地。

南澳大桥的建成,也推动着岛内交通逐步完善。今年春节前,南澳县澳呖隧道顺利通车,县城西侧南北得以贯通,极大解决了旅游旺季交通拥堵等问题。此外,随着引韩(江)供水工程和过海电缆等工程落地,“三大跨海工程”帮助南澳实现路通、水通、电通,为南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

【2015年大事记】

●1月1日 广东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南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

●1月30日 汕头市委、市政府主办的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推介会在香港举行,推介会签约项目64个。

●2月2日 “汕头海湾隧道启动暨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工程结构封顶仪式”在汕头市濠江区南滨中信滨海新城举行。

●3月28日 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汕头港被列入国家15个重点建设的沿海港口,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

●4月1日 南澳大桥正式运营。

●4月9日 由汕头大学与世界知名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举办的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获得教育部批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筹)位于汕头市大学路汕头大学校园东侧及南侧,筹设期为3年。

●5月10日 厦深铁路汕头联络线工程成功打下第一根桩。

●6月5日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华侨试验区支行正式对外营业,这是银行业在华侨试验区设立的第一家分支机构。

●7月20日 《2014年度粤东西北“振兴指数”蓝皮书》发布,蓝皮书分为“经济发展振兴赶超”“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交通基础设施提速升级”“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四大块,对粤东粤西粤北12市的振兴成效进行比较,汕头市4项指数总计得分排名居粤东粤西粤北第一。

●9月15日 广澳港区二期工程——投资近30亿元的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开工,标志着汕头港打造国际化深水港掀开新篇章。

●10月14日 国家质检总局标准法规中心暨中国WTO/TBT-SPS国家通报咨询中心与广东检验检疫局以及汕头市、佛山市、中山市、顺德区四地政府共同签署技术性贸易措施合作备忘录,并为4个评议基地举行授牌仪式,标志着中国玩具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评议基地正式落户汕头。

●10月31日 汕头市政府联合省发改委在广州召开中国(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发展和政策建议专家论证会,《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发展规划(2015—2030年)》顺利通过省专家的论证评审。

●11月11日 总投资12亿元的雷打石生态环保产业园启动,雷打石环保电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扩建工程、中心城区污泥集中处置等3个项目同时开建。

●11月23日 广东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汕头市李家拳、胪溪壁画、贵屿饼制作技艺、潮汕橄榄菜制作技艺、外砂织席技艺、华阳珠珍娘娘信俗6项目入选。

●12月8日 汕头保税区获批设B型保税物流中心,国内货物进入中心视同出口,享受出口退税便利政策。

●12月13日 汕头首办半程马拉松赛,国内外五千名长跑运动员、爱好者参加半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5公里)的角逐。

【策划】严亮 廖奕文

【编辑统筹】赵文君

【采写统筹】辛均庆 杨可

【记者】张伟炜

【通讯员】林伟宏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