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图强、斗争到底”,这是华丰药业集团创始人、总裁,美国潮商总会主席团主席,美国纽约潮州同乡会会长陈育昭对“奋斗”一词的解读。陈育昭,从14岁离开家乡,手里拿着父亲的1块钱,到如今业务分布于中国香港、加拿大、美国的药业集团,他奋斗的故事诠释了海外潮商的典型形象:不怨天尤人,勇于担承,敢于挑战,与生俱来的经商基因,不到彼岸誓不罢休。2016年6月1日晚上,《天下潮商》记者在美国纽约独家专访了陈育昭先生。
学徒:高情商学好技
回顾起学徒生涯,陈育昭立即多了几分青春的气息,这里面没有苦味,有的是满满的征服之感和感恩之心。而让听者感受到的是,当时小小年纪的陈育昭情商就如此之高,目标又是如此之清晰。
1974年10月,年仅14岁的陈育昭怀揣着父亲给的1块钱,从汕头潮阳坐车拟经香港到泰国投靠伯父。那时,从汕头到香港要转好几趟车,也没有高速路,不仅路面崎岖,还得绕着山走。似乎上天有意增加几分戏剧色彩,那天恰巧遇上暴雨,汽车途中无法通行,只能避雨再择时前进。一方面,身上的1块钱就只敢买馒头填饱肚子;另一方面,之前约好在深圳接应的父亲朋友能否顺利见面都是未知数,自己得做好准备想应变之策。于是,他有意无意的与同车叔叔们聊天搞好关系,万一在深圳与伯父失联,那跟着叔叔们去香港找伯父也是一条正路。幸好,后来顺利到达香港。
之后,陈育昭在他父亲朋友的药材店打工,同时看医书学医术。一年后,药材店生意败落,店主一家连温饱都是难题。陈育昭自己留下50元,把剩下的250元送给店主,感念当初收留之恩,也感念店主带他入行医药材领域。
陈育昭对学医充满了兴趣,同时潮汕人天然经商DNA此时已经在其体内活跃了起来。他选择在其他药材店打工,一方面继续学医术,一方面学习老板如何经营和销售。他发现不同的药店有不同的专长,这包括医术和生意经,于是他选择药材店并不在意薪水的高低,而是能不能学到东西。而且他与其他学徒不同的是,专挑不好对付的老板,因为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必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我可以从他难对付的这一面看到可取的地方,取长补短,变成自己的经验。”
到香港的第五年,陈育昭在中西药店打工。店主自认为对中药材没有陈育昭了解得多,信任地提拔他当上销售经理,专门负责销售中药材。有了这锻炼的机会,陈育昭把五年来学到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都进行了一番演练,对自己更加具备信心了。
陈育昭跟《天下潮商》记者总结学徒生涯说:“老板一般都会赏析踏实肯干不及薪水之人,因此也愿意传授经验。只要能学到东西,我什么都愿意干。唯一不好的就是为了尽快学到东西,我换了不少家药店。回想起来,感谢那一段经历,也感谢每一位收留我的店主。”
创业:独具慧眼不信邪
1985年,经过逾十年的打磨,25岁的陈育昭在香港的医药界已经建立起自己的人脉网渠道网,对香港的药材市场也了然于胸,该是他自己第一家药材店正式成立的时候了。他把药店命名为“华丰药业”,以两只人参包围着地球的图案,作为企业标志,意为将中草药推向全球。
当然,一向不计酬劳的陈育昭,创立第一家药材店时身上只有11万元。如何利用这11万元,他也精打细算起来。这时的陈育昭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但同时也有“老谋深算”的理性分析。
他把店址选在寺庙旁的铺位,这个铺位的前几任店老板有的去世,有的得了精神病,因此被大家都认为风水不好,铺主愿意7万元低价转手。但在陈育昭眼里,这里地段好,人流如潮,有人气就有财气。
寺庙的周围有一两家经营多年的家族型药材铺,新药材店想生存难以想象。但陈育昭认为,避重就轻,进一些老药店少进或者没进的药材,甚至豆类杂粮,保住药店的客源往来。他每天起早贪黑,既当老板又当伙计,进货、送药经营药铺等一系列事情都得自己亲自操办。他对药材的质量要求非常严格,对每一种药材都亲自筛选,去粗取精。做好服务,严把质量关,不断揣摩消费者的心理,他相信生意会一天天好起来的。
在陈育昭这股“不信邪”的正气“镇压”下,风水不好的店也时来运转,老药材店也渐渐对新药材店割目相看,“华丰药业”旗下的连锁店也逐渐出现在香港的人流密集之处。1994年,趁陪孩子到温哥华度暑假期间,陈育昭细细考察了那里的中药市场,半年后在温哥华的唐人街开了第一家海外连锁店。明码标价,也没作任何宣传,陈育昭说就是当下网友们喜欢用的一个词“简单粗暴”的经营方式,但生意还不错。
发展:落地美加风生水起
正当“华丰药业”在香港做得风生水起之时,1997年香港遭遇金融危机,陈育昭也深受影响,缩小了连锁店的规模。而经历了这场金融危机,陈育昭意识到面对大环境的低谷,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那种无力感是37年来从没有过的,绝不能把所有的“鸡蛋”都放在香港,危机感一下子就占据了他的内心,拓展国外市场成为发展的核心。经过对加拿大多伦多,美国洛杉矶、纽约的考察,1999年,在美国的第一家“华丰药业”落户纽约。而纽约也成了陈育昭的福地,发展至今,开了18家连锁店,类型也比较多,涉及药材参茸,茶叶菌类等,大概有上百种类,占总业务量的60%。
陈育昭分析道,即使纽约的药材市场逐渐饱和,但药材也是生活的必需品,这就决定了发展的空间。现在从企业的管理和产品的销售都逐渐网络化,对接下来的发展充满信心,时机成熟时便会登陆资本市场。
当《天下潮商》记者问“哪个经历最难忘”这个问题时,陈育昭认为如果非要说的话,1997香港金融危机时会感受到“无能为力”,但其他挑战都不算什么,“从二十岁开始,我便开始规划每一个五年计划,选择很重要,但坚持更重要;做人要有信心,敢于尝试,奋力图强,斗争到底,能做到尽人力听天命,人生也是圆满的。”
公益:架高台聚美国潮商之力
陈育昭从怀揣一块钱出门,到在纽约落地生根枝繁叶茂,他感恩每一个帮助过自己的人,也愿聚众之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群,特别是潮汕老乡。他从1999年到美国纽约就加入纽约潮州同乡会并担任副会长。2007年底,陈育昭当选为温哥华潮州同乡会第十一任会长。
陈育昭介绍说,目前,在纽约的潮汕人数接近十万人,大概可以分为四种情况,第一种是从潮汕地区出来的人,他们大部分是船员,家人跟小孩留在了潮汕家乡,跟着航海行程飘洋过来这边打拼,这一部分就是最原汁原味的潮汕人,以及我们俗称的“卖猪仔”(猪仔: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大肆拐、掳的华工。他们被迫赴南洋、美洲等地转卖,鹤山人称之为“卖猪仔”);第二种情况是原先居住在东南亚的潮汕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印支战争、越南战争过后被解放的人民,这是同乡会人数最多的一个群体,大概占了70%;第三种情况是一些经济条件好一点的祖籍是潮汕地区的香港人;最后一种就是改革开放后的潮汕人到纽约去留学、投资的。在纽约的潮汕人主要从事餐饮业、农业、地产、金融、网络科技等等。
接过接力棒,陈育昭脚踏实地去实现同乡们的愿望:“目前我已经为同乡会做到的,第一个是为同乡会买到会址,这是历届会长以及会员们的愿望,但是都没有成功,而我能做得到,这是我觉得应该的,也是自豪的;第二个是为同乡会的潮商争取企业或个人向商会捐款,捐款可抵消收入税这一“福利”;第三就是2016年正式成立了美国潮商总会。接下来的话,我希望能更加团结会中各个会员,人心所向,让各项会务都能顺利开展,这既需要自身的努力,也需要外界力量以及更多人才的支持,同时也需要机遇,才能事半功倍,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有实干也有进取,有愿望但是不空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