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科技信息 >> 正文

汕头:夯实科学发展之基

    来源:汕头日报    作者:陈健 郑梦婕 李敏 陈静莹    2014-09-13     浏览:

  • 字体:

“我们相约2011年!”去年6月份,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汕头召开的粤东“两会”上一句深情寄语,激起多少人的美好期盼。收获了“三年打基础”阶段性成果,500多万汕头人民背负起“为5年大变化而奋力拼搏”的历史重任,毅然踏上了新的征程!

  时隔仅7个月。汪洋书记在今年1月举行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分组讨论会上又一次为汕头鼓劲加油,殷殷寄语,“三问”汕头特区发展,要求认真思考特区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举措和发展目标,发扬特区特有的精神,使未来的汕头特区在粤东发展中独树一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汪洋书记一番高瞻远瞩的寄望,再次鼓足全市人民加快发展的热情与干劲,更引发汕头干群对特区过去、现在与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

  综合实力实现新提升

  应该说,去年的粤东“两会”是对粤东“三年打基础”的一次大检阅。对汕头而言,更深层次的意义还是实现“五年大变化”的一次总动员。

  借会议的东风,延续“三年打基础”积蓄的强劲动能,汕头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谋事在先,措施有力,赢得时机,一边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危中寻机,迎难而上;一边坚定不移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经济社会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圆满完成“三年打基础”的目标任务,“大考”之年交上了出色答卷。

  这三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发展最快、突破最大、亮点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时期。这背后,凝聚了市委、市政府的集体智慧和科学决策,凝聚了全市干群埋头苦拼的心血和汗水,凝聚了汕头人民历经沧桑不气馁的坚韧和执着。

  这三年,市委市政府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的理念审视自身发展,围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提出并实施了许多既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又符合汕头实际、符合人民群众愿望的思路举措。

  这三年,汕头以强烈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创造性工作,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把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自觉行动,牢牢地夯实科学发展之基。

  数字最有说服力:

  去年汕头GDP突破千亿元大关,比2003年翻了一番。3年新增GDP300多亿元、相当于前八年的增量;人均GDP 3年增长34.4%,去年达到20382元;3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加23.61亿元;3年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4.1%,去年达到2241.16亿元,实现了第二个千亿元的跨越,比2004年翻了一番;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489家、产值增加647亿元,形成了16个工业产业集群;3年,实现了港口吞吐量第三个千万吨的跨越,港口吞吐量年均增长15.5%,集装箱吞吐量年均增长22.8%。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0 亿元,超过前五年的总和……

  “汕头‘三年打基础’的工作富有成效,为实现‘五年大变化’打下了坚实基础。只要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抓住机遇,埋头苦干,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取得新的更大成绩,实现‘五年大变化’乃至‘十年大发展’的更高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在粤东“两会”上的讲话振聋发聩,催人奋进。

  基础设施建设重大突破

  站在龙湖区新溪片区东部城市经济带吹填工地,脚下是刚吹填出来的“新陆”,延伸出去已吹填了约400万立方米。海面上大大小小40多艘施工船舶拉开战线,忙碌作业。世界500强企业、国内最大的港口设计及建设企业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正全力组织施工队伍加快推进工程建设。

  东部城市经济带建设开发管理中心主任张学龙介绍,目前正是黄金施工季节。今年将填海造地10平方公里,预计明年将基本完成围海造地工程,局部启动部分市政设施建设。

  可以想象,若干年以后,这里将崛起一座现代化海滨新城。

  眼前的一幕,让人想起了去年粤东地区(汕头)现场会期间,汪洋书记到这里视察时的一番话:“要甩开膀子大干起来,解放思想,黄金万两啊!”也就在那次会上,省委省政府明确表示,支持把汕头三大经济带特别是东部城市经济带围海造地项目的先行先试作用发挥好,为全省乃至全国整治河口、合理利用海洋、解决人多地少地区发展问题、构建粤东乃至广东沿海经济走廊,打好基础,探索经验。

  解放思想,是引领改革开放不断前行的重要法宝。汕头启动建设三大经济带,本身就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结果。

  先试不争论,先干不议论,时间作结论。市委市政府坚信:三大经济带的建设将拉动汕头几十年轰轰烈烈地持续开发建设,推动汕头的全面振兴与崛起。市委书记黄志光多次说过:“我们是用改革的思路、创新的举措,用特别之举来办这件特别之事。没有改革创新的力度,没有特别之举的力度,没有敢闯敢试的精神,就不会有这种大手笔、大思路,要加快建设也是不可能的。”

  从解放思想的学习讨论活动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全市干群深深体会到,要加快汕头的发展,解放思想,采取超前思路和超常措施,是不二的选择。

  思想的闸门一打开,困扰建设项目的资金难题也随之开局破题。创新投融资体制,强力拉动投资就是一着妙棋。

  近年来,随着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以及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进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汕头抓住难得的机遇,抢抓有利时机,创新投融资思路。于是,项目动起来了,工地热起来了,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强势推进了一批交通、能源、市政、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建设。

  据统计,三年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0亿元,投资拉动效应逐步显现。厦深铁路汕头段及疏解线、阜鹰汕铁路、广澳港疏港铁路前期工作、南澳跨海大桥建设等加快推进,力争形成以汕头港为出海口的大运力快捷铁路运输通道。汕揭高速公路汕头段正式开工;苏埃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项目前期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去年我市有26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比上一年多3个,比前年多11个。竣工投产的项目数量是近几年最多的。”市重点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华能海门电厂1、2号机组顺利竣工投入运营,这是我省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节能环保型发电机组,为海门“电煤路港运”一体化能源基地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海门电厂500千伏线路工程全部完成,为华能海门电厂发电机组并网发电创造了条件……此外,还有一批涵盖电力、公路、市政设施、民生、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重点建设项目投入运行,促进了新一轮大发展,畅通了港口与经济腹地的快速通道,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作用逐步显现。

  大项目拉动大投资,大投资启动经济引擎。老百姓的感觉是:如今建设工地多了,隆隆作业的施工场面多了,汕头基础设施建设大变样、大改观了!

  经济发展方式加速转变

  今年春节,热衷科幻动漫电影的汕头影迷刮起了一阵“铠甲勇士”的旋风。

  在汕首映的《铠甲勇士之帝皇侠》,是国内首部真正结合电影内容与玩具衍生品产业资源的代表作,而它正是出自本土民企——汕头澄海的广东奥飞动漫文化股份有限公司的大手笔。

  其实,“奥飞”名字并不陌生。这家有着“中国动漫第一股”之称的年轻企业,因开创动漫与玩具相结合的创新盈利模式,实现从传统玩具产销到动漫内容制作,再到以动漫内容为核心的产业链运营的转变,被视为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标本,曾被汪洋书记盛赞“路子走对了,可为全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

  这仅仅是一个缩影。在市场风浪中搏击成长壮大的汕头民企大军,已深深意识到,传统产业要生存发展,就一定要走自主创新、产业升级的路子,除此别无他途。

  在全国玩具生产基地澄海区,越来越多的企业行动起来,选择将动漫文化元素注入玩具产品,开发新产品、新市场,实现转型升级。仅去年,澄海区动漫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亿元,比2008年翻了一番。玩具产业在去年金融危机中实现逆市大跨越,成了我市传统产业调结构、转方式的一个最具代表性的例证。

  记者了解到,去年我市优势特色产业如纺织服装、工艺玩具、音像材料等逆势强劲发展,增速基本保持在20%左右,成为工业经济稳步发展的主要动力和强大支撑。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1533.66亿元,增长14.1%。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也开始从以轻工业为主向适度重型化发展。其中秘诀之一就是坚定不移调结构,脚踏实地促转变。

 

  很多人还注意到一种现象:汕头的民企与资本市场的关系正越来越紧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我市的民企密集上市,奥飞动漫、星辉车模、潮宏基、万顺包装等,至今,已有10家上市公司,还有3家企业获得国家证监会发审委员会审核通过,5家企业进入上市前的辅导期。同时,对50多家企业实行重点引导、重点支持,积极培育一批上市后备资源。一个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上市梯队正在形成。这些资本的注入无疑极大提升了“汕头制造”的竞争力。

  显然,加快推动民企上市的步伐和节奏,是我市顺应时势,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发展质量的一条重要路径。

  基于这个指导思想,我市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三年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4%,高于工业产值增幅6.3个百分点;驰名、著名商标和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省地级市第二位,建立了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产业园区面积增加2倍多,形成了5个国家产业基地和27个省级技术创新专业镇,成为“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硬仗。巩固和发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实现更快速度、更长时间、更高水平、更好质量的发展,突破口在这里。打造区域中心城市,提升集聚辐射功能,突破口也在这里。

  对此,汪洋书记寄予了较高期望:“汕头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粤东中心城市地位,为全省服务业作贡献。”

  对于传统服务业已有相当基础的百载商埠汕头来说,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是迫在眉睫的题中之义。

  我市策略是:调优调高第一产业,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努力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做点“特事”。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调整结构的重中之重,作为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引擎,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商务会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等产业,依托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建设,依托海港、空港和逐步完善的交通体系发展物流业,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今年的市“两会”,市长蔡宗泽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40.5%以上。

  全市上下,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强烈共识,并已经开始付诸行动。

  人居环境精雕细琢

  华灯初上,开车从海湾大桥驶向城市东区,一幅流光溢彩、璀璨如星、错落有致的和谐光影图如梦幻般在眼前徐徐展开。一个坚持生态优先的理念、强化宜居意识的城市,历经“三年打基础”之后,正以日渐完美的身姿矗立在中国的南海之滨。

  如今,漫步汕头市区,通达宽敞的城市交通、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绿树繁花相映的平台、色彩斑斓的霓虹灯……处处展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现代城市气息,给市民创造了一个优越的人居环境,也给莅汕的海内外嘉宾耳目一新的惊喜:“变化实在太快了!”。日前,莅汕调研的中央纪委副书记张毅盛赞:“汕头是个好地方,宜居创业是汕头的优势。发展劲头足、势头好,后发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建设宜居城乡一直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粤东“两会”明确指出,汕头要努力建设具有粤东特色的宜居城乡,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汕头特色的宜居城乡建设新路子。

  围绕建设生态型海滨城市的目标,3年来,市委、市政府以战略的眼光,推动宜居城乡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大手笔大气魄谋划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城市大框架下的精雕细琢,更加注重城市间的网络通融,使城市建设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实现了质的飞跃。

  一批绿化美化净化亮化工程建设,使汕头的水更清、地更绿、天更蓝、风更爽、气更顺、城更美。

  最为市民津津乐道的是几条市政道路的改造建设。

  市区黄山路“断”了10年,开通了,两边闭门多年的商铺价格翻倍地卖了出去;金凤路桥“拖”了近10年通车了,宽敞的路道大大优化市区路网布局,大大缓解了汕头东西交通压力。民心工程得民心,这条“穿城干道”让市民出行多了一条捷径。通车之日,南墩经联社社员情不自禁地打出了“感谢市委、市政府”的横幅,表达了由衷的感激之情。

  海滨路亲水长廊逐段建成、逐段开放,得到市民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中山路、金砂东路、泰山路一期、潮汕路、汕樟北路(金平段)、黄山路、珠江路“水浸街”、焰峰路、?石“梦之谷”观景平台等一批道路工程和灯光亮化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还有,民族路、汕樟北路(龙湖段)等一批项目在加快推进。

  据统计,近三年来共投资近50亿元推进36个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新建、扩建、改建了一批市政道路、环保设施、排污管网、绿化美化、灯光工程等,城市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城市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人居环境的优化,不仅体现在市政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也体现在加大绿化建设力度,构建独具魅力的园林城市,体现在汕头人居家环境的悄然变化。

  近年来,我市新建和改造了观海长廊、龙湖沟绿带、新河沟绿带以及中山公园、人民广场等一批绿化项目,提升园林绿化的档次和品位。市区各式各样规划设计新颖、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的住宅小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绚丽多彩的住宅群,为汕头增添了一道道靓丽风景线。浪漫、温馨、健康、环保的新人居,成为汕头人美好生活的最醒目标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命名汕头市为“国家园林城市”,11年“创园”历程终结硕果,城市建设史翻开崭新一页。

    “行百里者半九十。”固然,三年已牢牢打下科学发展的基石,但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实现真正意义的“大变化、大发展”,任重而道远。站在面向广东、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服务粤东、服务闽西南、服务赣东南的坐标体系中,汕头很清楚自己的发展定位。

  开放是汕头加快发展的魂和根。扩大开放是汕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增创新优势、实现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当前构筑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中,加快实施“三个主动融入”将是汕头拓展对内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的发展战略重点。

  新形势新要求,赋予了“五年大变化”更加丰富、完整的科学内涵,将引领和推动汕头新一轮科学发展。汕头将朝着这个目标坚定前行!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