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本市场 >> 正文

从电盈到腾讯,十八年后依然没有“股王”

    来源:云掌财经    作者:周坤伦    2018-11-15     浏览:

  • 字体:

近十日,腾讯股价持续下跌,目前已跌超10%,市值缩水近4000亿港元,从年初到现在腾讯市值已经跌去四成。

11月13日,德意志银行将腾讯的目标价由396港元,下调至328港元,维持“买入”评级。对腾讯三季度的盈利情况,德意志银行看法相对保守,并预期2018年一季度盈利仍然较弱,还将腾讯未来三年的盈利调低至4%、20%和24%。

作为科网股的龙头,一度被称为“股王”的腾讯,现在却显得有些落寞。

一场泡沫一场梦

腾讯的遭遇让人唏嘘,更让人唏嘘的是今年以来科网股的集体沦陷。赴港上市的小米、美团相继破发,舜宇光学科技今年下跌幅度近60%。乌云笼罩的下市场不禁让人担忧,是否新一轮的科网股泡沫即将破裂?隐藏在记忆深处的恐惧正在被唤醒。

时间回到十八年前,当时香港市场上有一只股像极了今日的腾讯,同样是科网股龙头,同样被无数人看好、持有,同样被人称为“股王”。那就是被投资者亲切地称呼为“八号仔”的电讯盈科,其背景令人咂舌。

1999年3月,特区政府公布在香港的薄扶林兴建数码港,随后特区政府将该项目的开发权批给了李泽楷旗下的太平洋世纪集团。李泽楷取得数码港开发权后,收购一只小型“仙股”公司德信佳,将其易名为“盈科数码动力”公司,并将数码港项目注入,实现借壳上市。

这李泽楷不是别人,正是“超人”李嘉诚的次子。

在2000年前后,港股市场掀起了一场科网股炒作风暴,借壳上市后的电讯盈科股价从0.136港元一路飙升,终于在2000年2月5日,股价触及142.5港元高位,涨幅1000多倍!这番战绩放在现在依然难寻敌手,当时的炒作有多疯狂,由此可见。

全球科网股泡沫的破裂打破了这一切。

2000年3月10号,纳斯达克指数自高位5048.6点一路下挫,一个多月内跌破3500点。香港没能幸免,到2003年4月见底,恒生指数跌至8409点的低位,创业板指数也已跌去九成。处于暴风眼中的电讯盈科将5股拧成1股勉强站上1港元,保留了最后的尊严。

至今,电讯盈科的股价也只能徘徊在4港元附近。

腾讯没有梦想?

十八年前的那场灾难,让所有投资者都懂得了一个道理,股价永远由实质的盈利所支撑,这是投资市场的真理。当年电讯盈科背负巨额债务仍疯狂并购,不做实业,专注于通过交易来实现迅速扩张,显然缺乏可持续性。这也是为什么在那场灾难中,它摔的最惨。

这似乎可以作为我们衡量腾讯的一把尺子。

从QQ到微信,腾讯不断在丰富我们的社交模式,从端游到手游,腾讯又在变着法的“剥削”我们的财富,这是一家让人又爱又恨的公司。对于腾讯的评价向来褒贬不一,网络有段子戏言,一边用着腾讯的产品,一边却又在批评腾讯。

经过十多年的摸爬滚打,腾讯已然从一个桌面即时通讯工具进化成为一个庞大的数字帝国,被誉为是全球互联网公司失控性进化的先行者和光辉典范。但其抄袭和靠游戏敛财的行为一直被人诟病,一度被质疑“腾讯没有梦想”。

甚至连彭博社都评价其为“世界上最令人失望股票”。

这些质疑也深深刺痛了腾讯,11月1日,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马化腾在公开信中表示,腾讯每隔六七年就进行一次大组织架构调整,以顺应外界变化而战略升级。马化腾表示,“做好消费端智慧链接,促成供应端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帮助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可以看出,腾讯一直在努力摆脱对游戏的依赖,将核心业务聚焦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腾讯也许会因为体量太大在某一阶段转身缓慢,但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向着更好,更正确的方向进化。

所谓“股王”不过是炒作者和跟风者一起编制的梦,破碎之后只剩一地鸡毛,虚浮的价格终究会回落到合理价值附近。“股王”腾讯的谢幕,意味着一轮炒作的终结,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更合理更具投资价值的腾讯出现。

从电盈到腾讯,十八年后依然没有“股王”,这是值得庆幸的事。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