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数字经济 >> 正文

“年度回购狂人”利福国际:金融投资是我的强项!

    来源:搜狐财经    作者:    2018-11-03     浏览:

  • 字体:

当你投资亏损导致负债缠身时,你还会向身边的人大撒钞票表明自己“其实很好”吗?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

而香港一家上市公司就不一样,在今年上半年投资金融产品巨亏超5600万元港元后,通过真金白银于资本市场上回购自家股票。这家公司就是香港知名的零售运营商——利福国际(01212-HK)。

年度回购狂人:4个月耗资逾15亿回购股份

打开利福国际今年年初至今的K线图,你会发现这组K线组合是多么的壮美:犹如一座延绵的大山,山并不陡峭,山顶有一座比山还高的红塔,简直一柱擎天,我们姑且称之为“红塔山”吧!

言归正传,因交出的2017年业绩成绩单亮眼,算上今年5月31日那根“红塔”K线,利福国际累计涨幅达1.5倍。据悉,利福国际于5月31日获纳入MSCI香港小型股指数成份股,当日盘中一度暴涨至62.7%。之后股价便一路下行,下跌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

股价下挫可不是什么好消息,为了支撑股价,提升投资者信心,证明公司拥有充裕的现金流。利福国际于6月26日起展开了疯狂的回购举动。据统计,今年以来至10月26日,利福国际累计回购股票达63次,累计回购数量达9661.9万股,累计回购金额达15.32亿港元,累计回购股份数量占总股本达6.029%。无论在回购股份次数还是回购涉及资金方面,利福国际都在港股市场排名前列,堪称今年的回购狂人。

出手相当阔绰,15亿港元的回购资金已接近利福国际2018年上半年21.1亿港元的营业收入。但金钱不是万能的,利福国际一脸懵圈,巨额的付出收获的回报却是连连下挫的股价!

实际上,今年以来香港资本市场表现欠佳,恒生指数年初至今累计跌超17%,随着大市向下,市场大多数个股股价也一路走低,推升了公司回购热情,拉开了港股史上第五轮回购潮序幕。据财华社统计,其中世茂房地产(00813-HK)今年以来总共动用16.28亿港元回购超8000万股;腾讯(00700-HK)则耗资近9亿港元回购284.8万股,不少公司也斥资进行股份回购。

然而,与利福国际一样的结果,上表中的公司砸的真金白银没能给自家股票起到“打鸡血”的作用,下挫的占多数。由此证明除了金融市场下行带来的影响,上市公司回购股份对吸引投资者的作用并不明显。

财华社认为,港股市场目前虽然趋势较弱且投资情绪不高,但仍具有估值洼地和优质企业强劲基本面的支撑,因此港股市场此番的回购潮或显示出市场中长期仍有可能出现上行趋势。

跟随宏观经济成长起来的百货商

利福国际于2003年注册成立,是扎根于香港的零售营运商,在香港及国内专门经营中高档次百货店,经营范围涉及服装、化妆品、家具用品、食品及糖果等。集团的两家崇光百货店分别为香港最大型位于铜锣湾的旗舰店(铜锣湾崇光)以及尖沙咀店(尖沙咀崇光)。

成立之初,利福国际主要业务为经营“生活时尚”百货店及其他零售店,提供的货品种类繁多,由日常用品至名贵精品,利福国际均涉及。成立第二年的2004年,利福国际通过收购内地两家百货店业务,成功进军内地百货市场,成为享有先机的外资企业之一。内地首家店为上海久光百货店,其业务模式与铜锣湾崇光的旗舰店相类似,上海久光百货店现已被公认为上海最受追捧的购物地点之一。

同年4月,利福国际登录香港资本市场,成为当时为数不多的零售业上市公司之一。

受惠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带动内地访港旅客的不断攀升,利福国际在香港的旗舰店铜锣湾崇光及尖沙咀崇光销售额连年大增。于2005年,铜锣湾崇光平均每日顾客流量达9.24万人次,每宗平均销售额达396港元,均同比有较大幅度增加。到了2007年,集团营业额及净利均大幅提升,纯利首次突破10亿港元。

通过不断加码内地零售业务,兴建及收购位于沈阳、上海等地的百货店,利福国际销售额整体保持较快增长。但由于是零售行业,在近些年受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美元强势以及国际政局不明朗等因素影响,令香港及内地零售业商业活动及消费需求备受打击。2013年-2016年,利福国际净利润连年下滑,尤其是2016年,营收及净利均处于近些年最低位。

鉴于地区分部及增长途径不同,利福国际2016年分拆利福中国(02136-HK)于港交所上市。分拆完成后,利福国际主要从事经营香港的百货店;而利福中国集团专注于经营中国的百货店及超市业务,以及餐厅业务。事实证明,分拆利福中国让利福国际减轻了负担,将更多精力集中在自身的大本营——香港零售市场。

铜锣湾崇光大力改善其营运效益、商品组合及营销活动,显着推高门店表现。2017年,集团回归100亿港元的销售所得款项,净利润也大增超1倍。

不甘于卖百货:“深陷”影响业绩的金融投资赌注

不甘于卖百货,在近些年业绩下滑之际,利福国际将“业务”扩展到了新领域——银行存款及投资资产组合。受金融市场的优异表现,在2016年年底,利福国际录得投资收入达3.68亿港元;2017年年底,投资收入大增至7.35亿港元。

金融投资确实为利福国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但在2018年上半年,与强劲销售增长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其利润表现的逊色。因外汇基金动荡,整体股票市场的表现较逊色,利福国际錄得投资亏损额超5000万港元,这也造成了当期净利润大幅下降48.7%。

财华社发现,虽然利福国际今年上半年的银行存款利息收入金额增加178.5%至7370万港元,但投资亏损净额(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组合的公平值变动)为1.64亿港元,而去年则录得投资收益净额2.81亿港元。按照利福国际的说法,这跟期内股票市场状况欠佳及波动不无关系。

不担心高企负债率?

因近些年不断拓展内地市场及斥重资投资金融产品,为利福国际留下了隐患:高企的负债率。于2018年6月30日,利福国际的负债率高达80.55%,在业内排名第二高,仅次于益华控股(02213-HK)的86.55负债率。此外,利福国际的净负债与权益比率为217.3%,相比2017年12月31日的205.4%有所增加,这也成为利福国际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不包括金融产品组合约40.21亿港元,利福国际的净负债由2017年底的约84.33亿港元增加至2018年6月30日的92.38亿港元。报告期内,集团负债合计达176.1亿港元,其中未偿还银行贷款约为112.77亿港元,而应付债券约为46.65亿港元。而期内公司银行现金及定期存款约为67.04亿港元,可见偿债压力之大。

虽然利福国际主席刘銮鸿不担心公司的负债比率,曾表示公司仍然有四五十亿的现金,还有投资性的组合,一两天随时可以变成现金。但当前公司现金于金融产品组合综合也不过百亿港元,与近200亿元的负债总额还有相当大的距离。

令香港市场零售业欣喜的是,目前香港零售业正在复苏。数据显示,香港市场零售销售已连续18个月录得增长。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18年8月香港的零售业总销货价值临时估计为382亿港元,同比上升9.5%。受市场回暖影响,周大福(01929-HK)第二季度在香港及澳门零售值同比增长23%。随着高铁及港珠澳大桥的相继开通,访港旅客预计将会有较大幅度提升,此外,国际金价近两个月来的下滑也将会刺激市场需求。

除去金融产品投资带来的收益,其实利福国际主营业务表现并称不上靓丽。把握市场机会,专注主营业务,也许才是利福国际的出路吧!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