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经济新闻 >> 正文

利润不够“资本化”来凑? 多公司疑刷业绩拼凑术

    来源:和讯网    作者:    2018-04-11     浏览:

  • 字体:

年报披露季,除了业绩之外,上市公司的收支也是投资考察的重点,尤其在研发费用方面。据观察,多家公司2017年年报数据显示,研发费用资本化比例较往年有所上升。有观点认为,部分司对于研发费用进行资本化,其中不排除有调节利润的需求。

以航新科技(300424)为例。航新科技研发支出资本化比例较去年有所上升,2017年,航新科技的研发投入为4243万元,其中,资本化研发投入为1202万元,占研发投入总额的28.33%。而在2015年,航新科技的资本化研发投入仅132.56万元,占研发投入总额的3.26%。值得注意的是,航新科技却以不适用“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为由,未对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作进一步披露。

曾任某四大会计事务所的一名资深审计人士指出,研发支出资本化常被一些公司当成业绩调节利器。研发投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对利润的调节幅度可大可小。

也有报道指出,研发投入资本化虽然可以增加当期利润,但将来还是要进行摊销的,从而削减未来的利润,即所谓“寅吃卯粮”。无论如何,通过研发投入资本化和政府补助,航新科技在2017年的确实现了净利润增速由负转正。

近期披露年报的上市公司中,或已有部分公司尝到“寅吃卯粮”的后果。

以科大讯飞(002230)为例,若科大讯飞2017年度研发投入资本化率下降到20%,不考虑所得税影响,将削减公司2017年利润3.2亿元,占到同期净利润的六成多。尽管20%这一比例仍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如果全部费用化,科大讯飞则变成了亏损。

从历史财务数据来看,早期资本化的研发支出对后期利润的“反噬”已经开始:最近几年,科大讯飞折旧及摊销金额逐年攀升,其中变化最为明显的是无形资产的摊销。科大讯飞无形资产的摊销由2012年的0.35亿元增加至2017年的2.44亿元。

此外,研发费用资本化率超过70%的还有海特高新(002023)、川大智胜(002253)、南威软件(603636)、鸿达兴业(002002)等公司。

海特高新2017年研发投入额较2016年同比增加165.31%,相应的,公司2017年研发费用占主营收入的比重跃升至58%。海特高新资本化研发投入占研发投入比例由2016年60.76%升至2017年90.64%。

对此,公司解释称,主要原因为海威华芯6吋化合物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开发支出资本化于2016年1月22日开始,目前进度符合研发资本化条件,另外,天津海特工程客改货B737-700研发投入取得STC证书计入无形资产。

另外,川大智胜研发投入资本化占研发投入比例高达88.61%,南威软件为76.44%,鸿达兴业为74.39%。上述公司的研发资本化率均远超50%

有专家提醒,应警惕存在研发支出资本化陷阱的企业。按会计准则规定,研发费用有两种处理方式,一是费用化,作为管理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二是资本化,作为无形资产计入资产。前者是谨慎性的处理,后者则方便更合理匹配成本收益。

那么资本化应符合哪些条件?

某税务师事务所审计人士指出,新准则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开发阶段的支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资本化:

一、完成该无形资产以使其能够使用或出售在技术上具有可行性;二、具有完成该无形资产并使用或出售的意图;三、无形资产产生经济利益的方式,包括能够证明运用该无形资产生产的产品存在市场或无形资产自身存在市场;无形资产将在内部使用的,应当证明其有用性;

四、有足够的技术、财务资源和其他资源支持,以完成该无形资产的开发,并有能力使用或出售该无形资产;五、归属于该无形资产开发阶段的支出能够可靠地计量。

“实际上,很多公司到底是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很多时候是企业的主观选择。”前述资深审计人士表示。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亦提醒,虽然投资者难以界定是否满足会计准则的要求,但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挂牌公司费用化和资本化会计处理对利润的影响,来判断挂牌公司是否存在滥用资本化以达到操纵利润的动机。投资者应警惕因研发支出费用化而严重削弱盈利能力的公司,也应警惕存在研发支出资本化陷阱的企业。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