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是担心股票退市,钱打了水漂,债务又背了一身”。12月22日,上市公司保千里的一位中层员工对公司进化论表示。
2015年乐视风头正盛之时,很少有人能预料到它后来的坍塌。那些模仿它的公司可能也没有设想过相似的命运。
今日,正处于风波之中的上市公司保千里传出了更加糟糕的消息。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因两年前参与公司发起的员工持股计划,上百名员工如今被深深“套牢”,每人都有几十到数百万的巨额贷款“压顶”。
天降大礼包?
实控人“背书”贷款为员工买股
“这批持股员工的背后,每个人都背负着银行几十到上百万的贷款。本来可以通过抛售手中股票来偿还银行贷款,如今却要砸锅卖铁被银行追债。”
某保千里内部中层员工称,两年间,这批人大部分的工资被用于还贷,“几乎把所有的生活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些激励股上。”最后致富不成反而负债累累。保千里员工在向公司进化论发来的材料中称。
据悉,2015年底,保千里起草了第二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授予股权激励权益共计3984.7018万股,激励对象共102人,包括众多高管和公司骨干。这期激励性股票是以当时均价14.49的一半授予,即每股7.25元。
据公司进化论自保千里内部人士获得的材料显示,为购买这批激励股,被选作“激励”对象的这百余名保千里员工须向银行贷款,而时任董事长暨大股东、实控人庄敏则以个人名义担保,对大部分员工统一安排上海银行深圳分公司进行消费信用贷款(36~90W不等)和信用卡(50W额度)审批发放,将信用贷款和信用卡套现所得资金,作为股权激励资金。
就这样,第二期激励股顺利为公司变现2.8亿资金,而员工们则获得了相应股份,当然,也背上了高额债务。
“蜜糖”变“砒霜”
股票激励计划“坑”了自家员工
获得激励股票之后,百余名员工开始日夜憧憬“兑奖”日的到来。
2016年12月26日,该批股权激励第一次解锁条件满足,对20%的股票进行解锁。就在此时,保千里的持股员工们收到了一则通知。
保千里中层领导张明(化名)对新京报表示,就在解锁后,公司所有激励人员都收到了来自公司内部的通知,大致内容是:对于本次解锁的股票抛售需要等公司统一安排,请等待通知,不可自行抛售。
这一次,员工们再次听从安排,选择了等待。然而,一直等到公司停牌,他们也没有接到允许股票抛售的通知。
“第一期20%股票解锁当时的股价是14块,如果我们卖至少可以降低40%的损失,有钱还给银行,可公司不让大家卖,员工都听公司的”,保千里内部人士向公司进化论提供的情况说明称。
12月26日,保千里股价收于14.05元,比保千里员工的购买成本高出约一倍。但就在此时,保千里的第一次巨大危机“不偏不倚”地降临了。
解锁日后的第二天即2016年12月28日晚,保千里发布公告称,公司于12月27日收到证监会调查通知书,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
但从公开信息来看,保千里这艘数百亿市值的航空母舰仍在继续前进。
曾效法乐视搞“生态化”
高频募资扩张危急关头有机构唱多
保千里即江苏保千里视像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总部位于深圳。2015年,保千里借壳中达股份实现上市。2015年5月,中达股份更名为保千里。
据新京报今年9月报道,从2015年起、截至今年上半年,保千里的投资并购活动达到29项。2016年以来的20项投资总金额合计38亿元。仅在2017年上半年的6个月中,保千里的股权投资已有6项,期内投资额达18.5亿元。
甚至在2017年上半年,保千里的业绩还实现了大幅增长:实现营业收入22.75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0.8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3.68亿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9.53%
此时的保千里走的是类乐视的扩张路线。
2015年9月7日,乐视TV在京召开发布会,保千里旗下的打令智能在该会上发布了“打令随时美”系列新品。打令智能CEO唐德川表示,“选择乐视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是因为二者在产品布局上互补,“在愿景、产品和战略目标上是高度契合的。”
而上述股票激励,正是在保千里借壳上市完成后、大幅度实施跨界、募资扩张、甚至于积极靠拢和“抱团”乐视的背景下发生的。
但在7月12日,保千里发布公告,公司收到了证监会的《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保千里在中达股份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过程中,向资产评估机构出具了两类虚假的意向性协议,包括4份虚假协议和5份含有虚假附件的协议。上述9份虚假文件使保千里估值虚增27339万元。
8月12日,保千里公告收到证监会《行政处罚决定书》,相关人被警告和罚款。8月16日,保千里发布一系列高管辞职公告,其中包括董事长庄敏。
受处罚事件冲击,保千里股价从7月12日收盘的13.19元跌至24日的10.39元,跌幅27%,其后宣布停牌。
但这一重大利空在部分机构看来似乎反而成了“利好”。
有机构当时发布报告称,根据《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公司等涉嫌信息披露违法案由中国证监会调查完毕,处理结果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
“我们认为,本次立案调查结果对公司的主营业务不构成重大影响,公司业务布局正迎来发展机遇,影响股价的不确定因素正在消除。公司价值低估,看好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的长期发展潜力”。
虚假协议“推倒多米诺”
员工高管达成方案但公司已经“没钱”
即便停牌,即便有机构唱多,保千里的命运并不随之扭转。
9月3日晚,保千里公告,遭到汇丰银行深圳分行冻结资金。当时公司称,公司被冻结资金总额为17316万元,其中非公开增发募集资金16984万元。
9月15日,保千里发布公告称,9月11日,公司将庄敏等人作为被告,就庄敏等人损害公司利益的事宜向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递交了民事起诉状。
10月16日,保千里收到《股权司法冻结及司法划转通知》和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协助执行通知书,因诉前财产保全,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庄敏先生持有的公司限售股854866093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5.07%),被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司法冻结。
风波不断的几个月过后,保千里的2017年第三季度报在10月30日发布,前三季度保千里营收29.6亿元,同比增长3.7%;净利润4.04亿元,同比下滑-34%。现金流方面,保千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6亿元,同比减少538.76%。
一波又一波负面消息的影响下,保千里的员工觉得不对劲了。
“事到如今,面临着公司近半年的停牌,各种问题被公之于众,公司负债累累,连发工资的钱都要找人借。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我们的股票怎么办,是拿着养老吗?”保千里员工在向公司进化论(微信ID:XJB-gsjhl)发来的材料中国称。
12月1日晚,保千里发布关于债务逾期的公告,截至12月1日,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到期未清偿债务总额约45466.40万元,占公司2016年度经审计净资产的10.39%。
对于违约原因,保千里称,由于公司近年来在庄敏主导下过度投资,且公司及下属公司部分资金被银行冻结、提前还款,到期贷款难以续贷,公司出现流动性风险和经营风险,致使部分银行贷款未能如期偿还或续贷,到期承兑汇票未能按期兑付。
12月18日晚间,保千里发公告称原控股股东、原实际控制人、原董事长庄敏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违法被立案调查。
“现在已经找不到庄敏了”,保千里员工张明告诉公司进化论。
12月22日晚,保千里相关人士向记者确认了员工股票被套的情形,并称“目前员工要求公司现金回购剩余80%未解锁股票,公司领导同意了,但公司没钱。”
另外一个方案是将员工债务转为公司债务。“但这个方案推进难度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