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数字经济 >> 正文

一向低调的马化腾 “怼了”马云一下

    来源:长江商报    作者:    2017-12-11     浏览:

  • 字体:

长江商报消息中外科技大佬广州《财富》全球论坛“论剑”

从江南水泽里的氤氲乌镇,到珠江边的广州塔,这几天互联网大佬们似乎占据着经济界的大部分注意力。

12月6日,2017广州《财富》全球论坛开幕。全球500强企业中有152家参会,参会500强企业数量及CEO数量均突破历年之最。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开放与创新——构建全球经济新格局”,主要探讨技术领域的变革对商业的影响,以及中国的崛起对世界商业的影响。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论坛上分别亮相。除了马云依旧爆出惯有的金句之外,这一次“二马”都在论坛专访中非常“走心”。除了各自谈到创业维艰的“血泪史”之外,两人还不约而同地在谈话中坦诚地聊到了外界关心的腾讯和阿里的竞争关系。

更为难得的是,一向低调行事的马化腾,竟然隔空“怼了”马云一下。

阿里18年转型80次,腾讯三个团队内部竞争

6日上午,马云与《财富》杂志总裁穆瑞澜进行了专场对话。

面对阿里“垄断”的质疑,马云表示,做行业龙头没有那么容易,“我每天都睡不好,每天都在担忧阿里巴巴掉队。”

马云认为,没有哪个互联网企业可以轻易保证在未来5年里可以持续成功的,况且规模庞大的公司面临着“尾大不掉”、身段不灵活的竞争劣势。

财富杂志评选500强企业是按规模计算的,但马云觉得其实500强企业中很少有做得开心,盈利状况很好的,相反很多小企业主不仅能够开开心心赚钱,还能有时间陪家人游走世界,“这才叫生活啊”!

马云总结说,过去18年里,阿里至少自我实现了80次转型,不用等别人来击败,阿里自己都会被拆分自己。

而当天下午的访谈中,马化腾也应主持人邀请谈到了2010年左右开始做微信的情形。

马化腾讲道,在那时,他已经深刻地意识到互联网正从PC端转向移动端的大趋势,而当时最热的即时通讯工具QQ也面临着这个挑战。

腾讯内部组织了三个团队同时研发微信产品,分别是原QQ电脑端团队、QQ手机端团队和QQ邮箱团队。在激烈的内部竞争中,最后QQ邮箱团队获得了成功。

此后一段时间里,“老大哥”QQ一直在为“小弟弟”微信做推广导流,哪怕微信在一定程度上和QQ也是直接竞争对手。

对此,马化腾洒脱地表示,大家都在公司拿一样的股份,想必一定能看得到更大的格局,而不是只顾及自己团队的利益。

马化腾隔空怼马云:腾讯“赋能”是去中心的

有人质疑,阿里巴巴不断向西方“进军”,是否要征服世界?马云表示“我们无意去征服”,而是服务于中国和世界。

马云借此抛出了“赋能”一说。阿里巴巴不是一家电商公司,而是赋能其他企业做电商。“首先,阿里巴巴会变得越来越大,但不是自己,我们会赋能其他企业,会帮助中小企业触达消费者,帮助每一个小企业赚到钱,帮助他们用技术提高效率。”

不过,半天之后的另一场访谈中,马化腾却提出了异议,“我知道马云也讲赋能,我趁机讲一下不同”。

他强调,赋能的最终格局是要看被赋能者的安全程度,在一个中心化的生态中,被赋能者的渠道、利润都被中心所掌控,也就是说,被赋能者的命运百分百的掌握在中心手上,但腾讯推的是“去中心化”赋能。

“我们不会把柜台出租给你做生意,而是你自己建房子,建完之后就是你的了,你的粉丝、你的客户就是你的,不需要再交月租,不用说每年涨价,这就是去中心化的赋能。”

在结束这个话题之前,马化腾还笑着说,“希望大家能够明白我的意思。”

“和马云竞争太多,有时候也很困惑。”马化腾在广州财富论坛如是感叹。11月21日,腾讯市值超越了Facebook,而阿里的市值距离亚马逊也不遥远。这两个“庞然大物”的产业布局之间也互有交叉,互相竞争在所难免。

库克:“很多商业模式创新只可能在中国发生”

在谈到对中国发展的印象时,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蒂姆·库克表示,他从到达机场的那一刻开始,就能意识到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他说,中国已经有了许多世界级的现代化城市。

“中国在很多领域都取得了难以置信的创新,而且很多商业模式创新只可能在中国发生。”库克说。

谈到如何看待技术和人类的关系,库克表示,苹果尝试去思考技术的另一面。比如,在开车时发短信是很糟糕的事情,为此,苹果在最新的操作系统中加入了开车时手机不会接收通知的功能。

“现在技术越来越重要,技术可以做到几乎任何事情,但它也可以用于负面目的,因此要把人性放在创造的中心。”库克说。(本报综合)

◎相关新闻

腾讯阿里缠斗智能交通触发千亿级市场

本报讯(记者陈妮希)12月6日,广州市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金服集团在广州财富论坛期间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即日起,包括广州BRT快速公交的4000辆公交车,可以刷支付宝二维码乘车。就在不久前,微信也宣布接入12306。阿里与腾讯的缠斗背后,是“最后一个”高频消费交易场景战场。

中国电商研究中心生活服务O2O部助理分析师陈礼腾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阿里和腾讯的双寡头竞争会让市场中的新玩家快速成长,尽管在部分领域布局存在竞争,但还比较难威胁到公司的核心业务。”

分秒必争怎少得了智慧交通

就在阿里与广州合作的一天前,阿里董事局主席马云刚刚现身上海地铁,推广阿里最新研发的语音购票、刷脸进站、智能客流分析等多项技术。目前支付宝还在杭州、武汉、南京等十余个城市开通了扫码乘车服务。而在半个月前,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也在广州为“地铁乘车码”站台,乘客可以通过微信小程序中的“广州地铁乘车码”扫码入闸。

事实上,交通一直都是典型的小额高频场景,尤其是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行业,线下流量巨大,正成为移动支付各方着力发展的重要场景,微信支付和支付宝加速“跑马圈地”,将智能出行再次强势带入了市场以及资本的视野。

艾瑞数据显示,我国智能交通系统投资额2014年达到837.6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9.06%,以该增长速度推算,2017年或达到1413.81亿元,2020年智能交通行业规模可达2000亿元。

智慧交通融资进入火热期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智慧交通的融资大小事件不低于八起,金额超130亿元。

11月20日,首汽约车宣布完成7亿元B+轮融资,蔚来资本、百度参与投资。同月,速珂(SOCO)智能电动完成A+轮融资,金额达数千万元,由雷军旗下顺为资本,小米生态链资本领投,鼎翔资本等跟投。动作最频繁的当属“大搜车”,上半年获得1.8亿美元D轮融资后,又获得阿里等机构3.35亿美元E轮融资,成为上周最大融资金额。

资本为何钟情于智慧出行?电商战略分析师李成东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不论是公交还是地铁等,都不是中心市场,只是一个大众用户的高频率消费场景。其目的都是为了吸引和巩固更多的用户,抢资本市场的份额才是双方比较看中的。”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