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数字经济 >> 正文

涅槃重生的珠光控股,获李兆基长子加持将扶摇直上?

    来源:香港财华社    作者:    2017-11-10     浏览:

  • 字体:

有没有人在港股牛市时看着已经市值水涨船高,股价展翅高飞的碧桂园、恒大、融创等内房股分外眼红呢。内房股这样的票,总是用不经意之间的表现亮瞎诸位的双眼。但与此同时,珠光控股(01176-HK)就显得有些慢热了,虽然目前估值低于大热的其他股,但其后续增长力仍然不容小觑。

曾巨亏两年终涅盘重生

对于地产界来说,2016、2017年随着内地房价暴涨,内地房企亦是大赚特赚之年。但对于珠光控股来说,却是面临过程痛苦的调整期。在今年3月,珠光控股披露其16财年业绩,收益同比下滑42.06%。对此,董事会认为有关预期表现下滑的主要原因为,一是该集团16年度已交付的物业数目及利润率较15年度者有所减少导致于16年度销售物业收入减少;二是不再计入截至15年度出售附属公司收益约19.55亿港元,尽管截至16年度的物业租赁及项目管理收入增加。

内地房企的高速增长还是要回归于地产界本身,而广州这座城市从来不拘于限制,对于楼市的调控广州政府总是乐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样就要求大本营在广州的珠光控股随着政策的改变积极调整应对策略。在房价上涨的好时机珠光却没赶上,与荃兴控股的广州天河项目从洽谈到延迟、终止、再重启洽谈,反复三年亦耽误了珠光不少发展的精力,这不禁让人为其扼腕深感遗憾。

于2017年上半年,为遏制房地产市场过热态势,内地一线及二线城市密集出台一系列调控政策,包括:收紧购房资格、收紧房贷、严格限制物业预售、缩紧银行信贷额度及提高按揭利率。该等调控政策于大部分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生效。房地产市场逐步回归理性,保持平稳增长。

而珠光继续着眼于住房需求可能增长的中国一线及核心二线城市,2017上半年,集团完成合约销售额约23.24亿港元及合约建筑面积约21.81万平方米,较16年同期分别增长约67%及52%。但是,阵痛求变带来发展,正所谓不破不立,珠光在今年的业绩亮眼,不仅成功弥补去年亏损,更转盈赚近1亿元。

而精于旧城改造的珠光在广州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忽略的优势,且不说企业做旧改历史悠久,更因可通过旧改项目低价获取优质地段,现已囤积可观的土地储备。正如副主席黄家爵曾透露:“今、明两年公司将有更多旧改项目可推出市面,目前可售资源已超百亿元,有信心完成全年50亿元销售目标,按年增逾倍,更料明年销售额可再增倍至100亿元,公司已经进入了收成期。”

恒基地产李家杰加持

虽然广州政府正在极力调节广州楼市,但房价不是想降就能够降得下来的,广州房价仍然居高不下。对于深耕珠三角及其他一线城市的珠光来说,以旧改低价拿地,其间利润亦是非常可观。而昨日广东省港澳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黄锻炼日前在香港的一场推介会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已基本定稿,准备报国务院审批,争取年底公布。这也对土储多位于深圳、广州等珠三角区域的珠光控股构成利好,其政策上的优势不言而喻。

在珠光的主要股东之中,除去控股股东朱庆淞和廖腾佳形成的一致行动人多次增持直至持股61.92%之外,中央汇金和中国华融以及长城、东方等基金都作为股东赫然在列,亦充分说明政府对于珠光的支持。

而在去年12月底进行了“三供一”供股,每股作价0.8元,集资净额介乎12.49至13.48亿元,拟用作拨付广州土地的潜在收购事项,以及其他物业发展项目的潜在收购。是次供股相信已令不少货源落入强者之手,当中更包括恒基地产(00012-HK)主席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令珠光控股前景看高一线。

据悉,“四叔”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亦透过包销方式认购9750万股,涉近7800万元,目前持股占比1.52%。李兆基曾表示,将由李家杰接管中国业务,次子李家诚则负责香港业务。即李家杰主要负责李兆基家族的内地发展,是次入股为珠光控股带来不少憧憬。与此同时,香港亦在进行旧城区改造,李家杰的入驻会不会为珠光在香港旧改布局方面搭桥牵线进行合作呢?

目前来看,珠光控股作为一个前景可观,后市可期的地产股,市值仅67.45亿港元,可以说是正处于估值洼地。而结合珠光控股近年来的策略和发展势头以及今年中期亮眼业绩来看,如今股价已是横盘已久,若后续迎来爆发增长,或可乘着大湾区的东风,大鹏展翅扶摇直上!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