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向外界亮出了一系列喜人的中国经济数据。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上调了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向世界传达出积极的信号。
IMF报告预测,世界经济今年将增长3.6%,明年将增长3.7%。从地区上看,美国、欧元区国家、日本等发达经济体以及中国、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今年的经济增速均好于预期。其中,中国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将分别达到6.8%和6.5%。
尽管全球经济仍在复苏道路上艰难徘徊,但作为世界经济增长发动机的中国经济预期持续走强,无疑让外界看到了希望。
中国经济稳守全球复苏大盘
在10月10日中国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在过去四年间,中国GDP年均增速为7.2%,高于同期世界2.6%和发展中经济体4%的平均增长水平。
针对今年GDP增长6.5%左右的发展目标,宁吉喆表示,在今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增速连续8个季度稳定在6.7%-6.9%的区间。今年中国经济实现预期目标“没有任何问题”。
中国经济稳定向好发展,也给当前疲软的全球经济注入了不小的动力。
宁吉喆还表示,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折合11.2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4.8%,比2012年提高3.4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2013-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到30%左右,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
结构优化、改革推进成绩单喜人
不光是经济量的增长,同时伴随的还有诸多细节变化。
首先是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人民网报道,2016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1.6%,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4.1%。需成为经济发展主要支撑力。2013—2016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5%,高于资本形成贡献率8.5个百分点。
创新驱动力增强,2016年,受理境内外专利申请量和授予专利权量分别比2012年增长69.0%和39.7%。
供给侧改革推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今年1—7月,钢铁去产能已完成预定目标任务,煤炭去产能1.28亿吨,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5%;今年8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下降12%;今年8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比上年同期下降0.7个百分点……
宁吉喆还介绍,2013-2016年,中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左右,今年9月份为4.83%,为2012年以来最低。
此前,美国创投研究机构CBInsights曾发布“全球独角兽公司榜单”,在上榜的214家企业中,中国占据了55家,成为拥有“独角兽”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美国。
人民币止跌外汇储备回升
除了经济预期的上调,近期对许多投资者来说,还有一条利好消息——人民币止跌回升。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10月10日调升了220个基点,报6.6273。结束了自北京时间9月21日美联储宣布缩表计划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的六连跌。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也迅速走升,连续突破6.6、6.59、6.58三大关口。新浪外汇数据显示,截至10日下午5点35分,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报价6.5741,较前一日上涨超过400个基点。
据中国证券网最新消息,10月1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再度上涨432点,报6.5841。
于此同时,中国外汇储备也在持续回升。据《新京报》报道,10月9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2017年9月份外汇储备规模变动情况。截至2017年9月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1085亿美元,较8月末上升170亿美元,升幅为0.5%,为连续第八个月出现回升。
目前,外界普遍认为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走势可能性较大。莫尼塔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在《人民币汇率的“新周期”?》一文中认为,虽然多项指标支撑人民币汇率走强,但美元反弹、资本管制放松、中美贸易谈判都会对人民币汇率升值产生影响。
中欧投资谈判启动机遇仍在
10月9日,中欧投资协定第15轮谈判在北京举行。尽管中欧双方在市场准入等问题上仍存分歧,但中国商务部已经表示,双方将加紧工作,努力推进谈判取得积极进展。
中新社报道称,在贸易投资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对中欧尽快达成投资协定的呼声渐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欧洲布鲁盖尔研究所等中欧4家知名智库日前联合发布的报告呼吁,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达成中欧双边投资协定,并在此基础上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
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2.9亿美元,同比增长1%;欧盟对华投资8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5.1%。
从数据上看,中欧双方的投资需求依然不断提升,而伴随着中国金融环境、营商环境的改善,外资吸引力增强,以及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的稳步推进,未来将会有更多机遇等待着投资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