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起海湾大桥,沿海岸线向东延伸至澄海莱芜,北临金鸿公路,南以-5米等深线为界。这是汕头市正在大力推进规划建设的东部城市经济带,去年11月底奠基,今年5月下旬开工建设。
通过实施堤路结合,这里将建成百年一遇防洪潮海堤21.47公里、高标准市政大道和海滨景观带16公里。其中光是规划滨海区的填海造地面积就达20多平方公里。在增加城市建设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同时,塑造优美的滨海景观风貌,将成为汕头市未来的城市商务中心(CBD)和行政中心。
6月14日,粤东地区现场会第二站在汕头市举行。围绕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生态型海滨城市的总体目标,汕头市通过东部城市经济带、工业经济带和生态经济带“三大经济带”的规划建设,正在构建沿324国道的民营经济轴为轴的“一轴三带”大汕头城市发展格局。
“昨天(按指13日)在汕尾讲了汕尾如何不当尾,今天我要强调的是汕头如何当好头的问题,就是汕头要增强集聚辐射能力,加快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在14日下午召开的座谈会上,汪洋书记一语道出了会议讨论的焦点所在。
作为粤东的中心城市,汕头市去年实现生产总值974.78亿元,增长10.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6%,增幅十年来首次超过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今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呈现两位数以上快速增长态势。
“汕头作为经济特区,责无旁贷肩负着实施《珠江三角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历史使命。我们将自觉把汕头置于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主动融入珠三角改革发展,主动融入粤港澳紧密合作,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努力建成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汕头市委书记黄志光表示。
会上,汪洋意味深长地寄语汕头:“走活汕头一颗子,带动粤东一大片,服务全省一盘棋,把汕头打造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为全省的科学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做得好是“东承西进”,做不好是“东西不是”
“现在汕头面临的主要问题和矛盾是,城市的整体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不强。”座谈会上,省长黄华华为汕头市的发展“把脉”。
黄华华说,去年,粤西的茂名、湛江的经济总量都超过了1000亿元,而粤东目前还没有一个城市超过。汕头作为粤东的中心城市,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粤东门户城市的优势,紧紧围绕这一目标,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起带头作用,争取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方面为粤东地区做出表率。
汪洋也指出,汕头与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和不足。“从经济辐射功能看,虽然汕头在粤东四市中块头较大,但增长不快,对区域的辐射带动和服务的能力还比较弱。过去三年,汕头GDP年均增长速度,比汕尾、揭阳低5个和4.6个百分点,比潮州低1.4个百分点。从城市功能布局看,虽然汕头城市规模较大,但目前城市的功能分区还不突出,产业集群和产业集聚能力还有待提升。”
“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稍纵即逝。如果汕头抓往了机遇,战胜了挑战,就能像你们所说的‘左右逢源,东承西进’,成为名副其实的区域中心城市;如果无所作为,丧失机遇,就可能‘两边受压、东西不是’,丧失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汪洋说。
广州在全省是“大哥”,汕头在粤东是“兄长”
“我曾经对广州提出要在全省发展中起到大哥作用,这句话对汕头也是适用的,即汕头要在粤东地区的发展中充分发挥兄长作用,以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定位来谋划自身发展,带领其他兄弟城市共同再创粤东辉煌。”汪洋在会上对汕头明确提出了要求。
汪洋指出,汕头在下一步的发展中要突出抓好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着力增强城市服务功能。
“你们提出编制粤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说明有这种区域协调发展的观念和志向。现在全省从珠三角到粤东西,沿海城市都在搞船舶制造和石化能源,是不是要搞一点错位发展?是不是还在产业同质化竞争?其实惠来搞了石化基地,汕头把通往惠来的路修好,这边总体的服务水平比较高,搞不好那边挣的钱来这边花,投入产出比更高。”汪洋说道。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汕头要有大哥意识,不要搞同质化产业竞争,其他兄弟市也要有区域意识,才能互利共赢。”汪洋意味深长地说。
不差钱,差的是解放思想和干劲
汪洋说,汕头要以打造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着力弘扬特区“敢闯敢冒”精神。“汕头作为全国第一批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有义务、有责任、有条件承担起这个光荣使命,敢于突破科学发展面临的难题,勇于突破传统发展模式的束缚,率先闯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
汪洋特别指出,支持汕头把三大经济带特别是东部城市经济带围海造地项目的先行先试作用发挥好,为全省乃至全国整治河口、合理利用海洋、解决人多地少地区发展问题、构建粤东乃至广东沿海经济走廊,打好基础,探索经验。
“比如说东部城市经济带的围海造地项目,一平方公里填海需要耗资30万,但将来如果开发成功,一亩地价值就达到上百万,能不能通过银行贷款来做好土地开发?从长远看,这是在打造汕头发展的新高地,扩充了城市的发展空间,很有竞争力。能不能专门成立一个公司去开发呢?现在社会上不差钱,不差人,就差解放思想和干劲。不缺人才,缺的是发现人才的眼睛和调动人才的政策。”汪洋说。
汕头要打造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也存在不小的差距和不足。14日的座谈会上,与会代表纷纷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和建议。
省财政厅厅长刘昆说,粤东四市要注重加强城市的集聚效应。“汕头和厦门,当初从工业基础到人员构成、工业总量,两个市几乎一模一样。但现在,厦门的财政收入达到180多亿元,而粤东四市加起来才刚超过100亿元,达不到厦门的60%。”
刘昆说,厦门和粤东一样享受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政策覆盖,而且受惠程度更大,而厦深高速铁路的建成也会加大厦门的产业集聚度,如果粤东不加快集聚度,很快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加大集聚度是将来粤东几市的中心问题。揭阳有潮汕机场,厦深铁路的中转站在潮州,港口大部分在汕头,怎么提高城市的集聚度?非常关键。”
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说,汕头作为粤东四市的中心城市,去年外经贸进出口值达到60多亿美元,其他三市各自只有20多亿美元,但是这几年,在引进外资方面,汕头却反而没其他三市好,建议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相关报道 “超超临界”机组热效率达国际先进水平脱硫脱硝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投运
14日,广东省首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节能环保型机组——华能海门电厂1号机组成功并入南方电网。省委书记汪洋、省长黄华华出席了并网仪式。
华能海门电厂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是广东省也是南方电网首个规划建设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的新建电厂,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一期工程于2006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近75亿元。
华能集团公司总经理曹培玺解释道,所谓“超超临界”是指该机组热效率为45.32%,比亚临界机组提高6个百分点,比常规超临界机组提高4个百分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据介绍,该工程的突出特点是节能环保。机组设计供电标准煤耗283.7克/千瓦时,较广东省平均供电煤耗低54克/千瓦时,按照2008年全省火电发电量计算,年可节约标煤约1100万吨;设计厂用电率4.48%;每百万千瓦容量耗水量小于0.054立方米/秒,机组的各项经济指标和技术性能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此外,海门工程是全国首个脱硫、脱硝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步建设、同步投运的百万千瓦机组建设项目,也是世界首例采用海水脱硫的百万机组,污水处理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