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楼市调控趋严背景下,上半年房企能够交出一份什么样的成绩单?
长江商报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A股上市房企已有55家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从占比看预喜房企数量为56.36%,刚刚过半,预忧房企数量41.82%,超过四成。
值得注意的是,从业绩增速看,目前,有49家企业预告了业绩增长区间,其中,18家净利负增长,17家净利同比腰斩。
“上半年房企表现喜忧参半。”有业内人士表示,上半年一部分房企举步维艰,一部分房企则风生水起赚得盆满钵满。数据显示,上半年,大型房企销售业绩以惊人速度增长,碧桂园、万科、融创等7家销售超千亿。此外,还有80家房企销售超百亿,半年销售增长率超过50%。与之相反的是,一些中小房企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
18家上市房企净利负增长
数据显示,截至昨日,A股房企已有55家发布了上半年业绩预告,31家预喜(17家预增、1家续盈、7家扭亏、6家略增),23家预忧(8家预减、8家续亏、7家首亏),另有天地源的业绩暂时不能确定。从占比看,预喜房企数量为56.36%,刚刚过半,预忧房企数量41.82%,超过四成。
数据显示,15家房企亏损,具体为嘉凯城、南山控股、中航地产(去年,其地产项目几乎被保利地产全部收购)、阳光股份、中房地产、京汉股份、世荣兆业等预告的业绩均为亏损。目前,嘉凯城以亏损7.15亿元暂时垫底,其次是中航地产和南山控股,分别亏损1.6亿元、1亿元,预计业绩亏损最少的是ST亚太,预计亏损420万元。
从业绩增速看,目前,有49家预告了业绩增长区间,其中,18家净利负增长,17家净利同比腰斩。
具体来看,中房地产净利剧降162倍,中航地产业绩也大降48倍。此外,合肥城建、万泽股份、世荣兆业、南山控股、ST亚太、大港股份等8家房企净利降幅均超100%。
财信发展的上半年净利同比也下降了八成多。公司解释,上半年项目交房较少,同期可结转的收入及利润也少于上年同期。相反,公司的开支比上年有所增长,如拓展业务、新增融资等。
业绩降幅最大的中房地产解释,因新项目拓展、销售扩大、增加人员配置等因素,导致销售费用较上年同期增加4100万元,管理费用同比增加2400万元,同时,部分项目毛利率较低,致整体毛利率下降。
87家房企销售超百亿
与中小房企业绩大幅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半年,大型房企的销售猛增。
根据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数据显示,上半年销售额超过50亿的企业达126家,同比增加11家,销售额超百亿的达87家,销售额共计36220亿元,约占全国市场份额的62%。其中,7家房企销售额超千亿元,万科、碧桂园、恒大迈入2000亿门槛,绿地、保利、中海、融创紧随其迈进千亿阵营。
克而瑞发布最新的报告显示,上半年,相当一部分房企年度销售目标完成率超过50%,三四线城市成为房企发力的重要支撑点。个别聚焦三四线布局的企业,上半年业绩同比实现了超过150%以上的增长。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上半年的销售冠军碧桂园的销售额为2889.1亿元,其公告显示,合营公司及联营公司销售面积分别同比增长131%和106%,共实现销售面积3226万平方米。上半年,碧桂园已经完成全年4000亿目标的72%。
万科没有公布年度销售目标,但其2771.8亿元的销售额,同比也增长了45.82%。地产黑马鲁能集团上半年销售额为507亿元,同比增长85%。
此外,龙湖地产、旭辉地产、华夏幸福等房企上半年销售业绩均有两位数幅度的增长。
楼市调控下大型房企优势凸显
今年3月以来,全国近60个城市或地区密集刮起新一轮楼市调控风暴,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住等新政密集出台。
长江商报记者了解到,目前,银行对房企的贷款基本上属于选择性,越是大型房企越能受到银行青睐,一般而言,未进入百强的房企较难获得银行的足够资金支持。
华中一房企人士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目前,地产行业正在大洗牌,全国各地的中小房企因难以获得银行的资金支持生存日益艰难,正面临被大型房企收购的命运。在其看来,大型房企拥有的资源更多,获得银行的贷款较为便捷,拿地更为容易,预计未来一段时间,大型房企的优势更为明显。
此外,因为品牌优势,大型房企的融资成本、拿地成本相较中小房企也具有明显优势,在竞争中,中小房企也处于弱势。
上市房企人士称,基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会产生一些烂尾楼项目,这也给中小房企的品牌带来负面影响,一些地方在出让土地等项目时,为防止产生项目烂尾等问题,设置一定的门槛,如保证金等,这也对中小房企拿地产生不利。
长江商报记者查询发现,大型房企业绩大增的原因与其及时转向有关。针对楼市调控政策多,碧桂园、万科、融创等及时调整布局,抢先在在一些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布局,如融创就在太原、青岛、张家口等三四线城市拿地。
7月房企发债密集融资渠道进一步依赖海外
◎相关新闻
虽然融资渠道收紧、成本提高,但今年下半年以来,房企仍在加紧融资的步伐。
公开信息显示,7月以来,宝龙、绿城、建业、泰禾、龙湖等房企陆续发行美元债务,总体发债规模达到20亿美元。与此同时,万科、金地、富力、华夏幸福等房企则成功发行了人民币债券。
尽管融资动作频繁,但在这背后,仍有不少房企的发债需求被限制。据证监会的公开信息,时代地产、华发股份、卓尔发展、苏宁环球等企业的公司债发行申请,近日遭遇终止或中止。而融创100亿元的公司债在近日被上交所终止发行。
分析人士指出,由于国内政策监管十分严格,不少中小型房企、负债率偏高的房企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发债压力。虽然成本较高,但海外融资在房企融资渠道中所占的比重仍在加大。
广发证券发布的报告显示,房企杠杆水平存在被低估的现象,因为“去年大量银行表外资金借道非标流入房地产领域”。
该机构指出,从房企的债务端看,样本上市房企存量债务的期限大多在2—3年。因此,过去两年大规模的债务融资或将在未来几年集中兑付。据统计,2018—2019年两年样本房企债务兑付数量将达到高点,兑付规模将分别高达3375亿、4474亿。
该机构还认为,相比大型房企具备更强的销售回款能力和更加稳健的财务水平,未来中小型房企的兑付风险尤其值得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