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潮州日报》报道,2015年2月,潮州市首家慈善超市在潮州市区西马路开业,随后,该市其他几家慈善超市、爱心超市也陆续开业,但目前部分慈善超市面临着“造血”能力不足、经营惨淡的局面。对此,相关部门表示,该市的慈善超市仍处于试点阶段,需要探索出新的经营模式,维持慈善超市的正常运作和发展。
现状:
慈善超市经营陷困境
近日,记者走访潮州市区西马路一慈善超市,发现其一直处于关闭状态,附近铺户也表示很少看到超市开门营业。据透露,该慈善超市主要在元旦节、春节前夕或扶贫济困日等节日才对社区的困难户进行商品资助,因运营成本较高等问题,导致超市出现时开时关的状况。
据悉,慈善超市在潮州还是一个新兴项目,目前这家慈善超市正处于初步运营阶段,对于慈善超市商品的配备情况,财务的运作方式,以及具体的运营模式也需要进一步协商和探索。
2015年5月,由潮州市妇联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创办的慈善公益项目“爱心超市”在潮州市区奎元中街开业,开业时,共有潮州12家爱心企业以及热心人士捐赠物资,由潮州市巾帼志愿者进行义卖,善款用于救助贫困妇女。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物资匮乏、供应渠道狭窄等成为制约当前“爱心超市”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爱心超市”的货源基本来自爱心企业和热心人士的捐赠,需要维权站积极联系企业提供。“这种方式并非长久之计,开业至今已经快两年了,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由于维权站工作人员事务繁多,加之一些单位升级转型等多方面原因,导致货源有所减少。”据悉,原先的12家爱心企业已经逐渐减少,目前只剩下几家仍在无偿提供物资。目前,“爱心超市”的经营也面临着不少困难。
探因:
“造血”功能不足发展乏力
在凤新街道绿榕北路汇贤居住宅区附近一家慈善超市,店内商品齐全,但前来购物的市民并不多。超市的负责人房伟胜称,慈善超市目前的商品主要是一家慈善协会的会员出资购买,商品的标价比正常超市价格低。“残疾人、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这些特殊群体只要提供相关证明,慈善超市所有物品除烟酒外一律六折出售。”房伟胜介绍说,这与一般慈善超市直接免费送大米、食用油的方式有所不同。“它的优势在于能够及时更新货品种类,保障货品能够满足多数市民的需求,尤其是满足低保户、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日常需要”。
谈及慈善超市面临的困境,房伟胜认为,因为租金问题,多数慈善超市会选择在偏僻地方开设,加上成立时间短,社会知名度不高,“造血”能力不足,导致发展乏力。
市民:
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记者走访了解到,尽管潮州市有几家非盈利性超市开业,但仍有不少市民并不知晓。市民邱姨说,“原来潮州也有慈善超市,在哪个位置、是如何运营的呢?”
对如何破解“爱心超市”、“慈善超市”运作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一些市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市民陈先生认为,要破解“爱心超市”的困境,主要是要进一步扩展汇集物资的渠道,各街道以及社区要加大宣传力度,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扩大物资供应渠道,探索出一条爱心超市非赢利化生存的新模式,超市才能发展下去。
此外,市民李小姐说,对于有现金交易的慈善超市,要加强对其规范管理,建立健全受赠、领取、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和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