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汕文化 >> 正文

潮州细乐

    来源:     作者:余亦文·广东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2014-09-14     浏览:

  • 字体:
  潮州细乐,细致精雅之乐也。专指三弦、琵琶、筝相结合,闲情逸致在室内演奏的形式,有时也可加一把椰胡或洞箫等比较幽静、清淡的乐器。
  现在能追溯到的细乐历史,大概从洪沛臣先生(1866—1916)起。洪先生是当时潮州一代音乐名师,善琵琶、三弦、笙、琴、瑟等多种乐器。他在潮州开一间古董店,经常走南闯北,国内许多地方以及东南亚他都走过。他平生善乐好乐,以乐会友,比他强的,他拜为师;比他差的,他收为徒,师、徒与友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终以合乐传播音乐为乐趣。他常自己弹琵琶,郑祝三弹筝,陈子栗弹三弦,三人合奏古调劲套、软套和潮州弦诗乐曲。各人按照自己乐器的演奏特点、音型句法,依据同一旋律,各自发挥,既能和音律,又各不尽相同,相互衬托,相得益彰,投情入韵,深得其趣。郑祝三在他抄传的诗谱中序道:“余自此得与洪沛臣、陈子栗二君合乐,常以琵琶、古筝、三弦合奏古调,筝与琵琶工尺号虽然不同,合奏竟能协律和声,三弦则照筝谱工尺弹之,亦得音韵和合,每弹入神,确有妙趣,实与寻常乐谱大有天渊之别。”“在场观众无不鼓掌称善,从称为三友。”
  三友不仅指三个人,也指三件乐器,他们的创造性的合乐,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三弦、琵琶、古筝的合奏形式。他们还把古调劲套、软套和其他一些潮州弦诗乐曲,记写出琵琶和筝各自的分谱,并且各自广收徒弟,传播发扬。
  潮州细乐能够形成一个人民群众和音乐工作者普遍认可的乐种,其中有这三位先辈不可磨灭的功劳。
  其一,洪沛臣三友能身体力行,经常合乐,精益求精,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比较定型化的三友合奏形式;
  其二,他们能及时制订琵琶、古筝的分谱,使这种形式更趋稳定,并有传播的可能:
  其三,他们各自广收门徒,传授技艺,代代相传,蔚为大观;
  大凡一个新的种属的产生,须要三个基本条件:一为本体创造,没有创造出独具风格特点的具体形式,就成不了新的种属;二为传继,只有本体创造而没有传播继承,犹如昙花一现,属于奇物偶得,不能成为种属;三为取得社会认可。潮州细乐正是具备了这三个条件,才能流传至今,被列为潮州器乐演奏形式的一个种属。
  潮州细乐的传谱,有古调劲套、古调软套和一些潮州弦诗乐曲,分有琵琶和筝两种专用谱,都注为洪沛臣所传。因为有“三弦则照筝谱工尺弹之”的说法,所以这古调劲软套未见有三弦分谱,只见有弦诗《双飞燕》、《柳青娘》(头板、拷打、三板分谱)共四首,分别注有“三弦劲套”、“三弦软套”字样,并特别标明“以上三弦谱乃潮安陈子栗先生特别指法”。
  古调劲套,是潮州细乐的首本传谱,原为琵琶谱,全套曲旋律线条清晰,结构严谨,指法严格清楚,是潮州琵琶的简练而完备的全科教材。潮汕地方,凡习琵琶而不懂古调劲套者,不可称为“潮州琵琶”。
  由于三友各自授徒,代代相传而渠道分岐,造成现在这套谱的传抄本有些大同小异。全套大概有:《寡妇诉冤》、《头板》、《二板》、《北打》、《十八打》、《矮子登楼》、《锦轮》、《全轮》、《半轮》、《不断流》、《双催》、《单催》等十二首。由于套曲的前六首是不同乐曲联接来的,所以这六首比较固定。其中《寡妇诉冤》之后段可用不同演奏技法进行反复,为此有从中衍生出《惊跑》、《半跑》两首曲名来,而后六首是由《老八板》变化弹奏技法而形成的,所以各抄本有些出入。《不断流》实是《不断六》,演奏法是用“企六”奏法,全曲的主旋律在缠弦和老弦上奏出,用子弦空弦音作衬托基音。有人把此曲变成三首:第一首主旋律在品位上弹出;第二首主旋律在相位上弹出;第三首主旋律用泛音。现在见到的传抄本,这套曲有十二首。演奏起来最多可有十六首。后六首的曲名,各抄本也常有对错号的,在这个抄本叫《全轮》,在另一抄本却叫《半轮》或《锦轮》,他们的次序也常不同。
  古调套的名称,后来有人用《胡笳十八拍》名之。套曲中有《北打》(有的抄本叫做《北斗》)、《十八打》两曲,“打”与“拍”潮语同音,所以也有写《十八拍》,有人因此把这套曲叫做《胡笳十八拍》,附会为写蔡文姬的。其实并没有任何资料佐证。许多抄本都是标注“古调劲套”而已。
  潮州细乐的“古调劲套”除上述套曲外,还有《锦上添花》、《春晴乌语》、《金龙吐珠》、《倒插花》、《蜻蜓点水》、《平沙落雁》、《双娇娥》、《双蝴蝶》、《十八菩萨》、《混江龙》十曲连成一套;《秋山调》、《玉连环》、《中八板》、《小八板》、《八板催》五曲连成一套。
   “劲”字在潮州与“硬”通,所以也写成“硬套”,与之相对为“软套”。“古调软套”有《小桃花》、《昭君怨》、《月儿高》、《寒鸦戏水》、《黄鹂词》、《思钗》、《美女思情》、《串珠帘》、《秋声怨》、《出水莲》、《北雁思归》十一曲连成一套;《小桃花》、《昭君怨》、《月儿高》、《寒鸦戏水》、《黄鹂词》、《北雁思归》六曲连成一套。除了上述套曲之外,潮州细乐还将潮州弦诗乐曲和一些外江曲作为演奏内容。常用的如《十八板》、《千家灯》、《凤求凰》、《玉壶春》、《浪淘沙》、《柳青娘》、《粉红莲》、《西江月》、《春串》、《思春》、《五月五》、《中秋月》、《负米》、《虫丝》、《一点金》、《小粱州》、《千里缘》、《南正宫》、《北正宫》、《到春来》、《柳摇金》等等。
   “劲套”和“软套”的“劲”和“软”,原指乐器定弦的高低,定弦较高,弦线绷得紧叫“硬线”,由“硬线”曲联成套,是为“硬套”;定弦较低,弦线比较松软,叫做“软线”,由“软线”曲联成的套曲,叫做“软套”。
   “硬线”曲后来演绎为“轻三轻六”调体,其音阶为5612356,这个音阶结构的乐曲在63定弦上比较适合演奏。“软线”曲后来演绎为“重三重六”调体,其音价为5712456,这个音阶结构的乐曲,在52定弦上比较适合演奏。对于同一高度的调门来说,一把弦定为63自然比定为52其线要硬些。在外江曲中,软线52也被称为“南路”,硬线63也被称为“北路”。
  潮州细乐之能成为乐种,与三友的创造性合奏分不开的。“筝与琵琶工尺号虽然不同,合奏竟能协律和声,三弦则照筝谱工尺弹之,亦得音韵和合,每弹入神,确有妙趣,实与寻常乐谱大有天渊之别”。他们把其合奏特点结为两句形象的话:“始则江河各流,既则大海同归。”如果把潮州细乐之“能协律和声”归结成为一门学问,那么这两句话就是这门学问的真谛。音乐是通诸天地万物的语言,音乐自身的规律通诸天地的自然规律,这个“江河各流”、“大海同归”就是自然规律。三友不知西洋和声为何物,但凭他们的合奏实践,“每弹入神,确有妙趣”。于是“江河各流,大海同归”的规律就从其实践中产生出来了。
  潮州细乐的琵琶有一个独特的指法,叫做“企六催”。其法以右手无名指顶在复指上,用食指不断抹、弹子弦,连续发出子弦空弦(5)音,作为衬托基音,再用拇指在缠弦或老弦上勾奏出主旋律音。
  限于篇幅关系,不能多举谱例。然而谱是死的,演奏是活的,遵照“江河各流,大海同归”的原则,依据乐器的指法特点,乐曲入心,投情入曲,情之所至,得灵于心,寓曲于手,“每弹入神,确有妙趣”,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