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扩能增效是省委、省政府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三大抓手之一。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市工业园区发展的指导意见》、《汕头市工业园区扩能增效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通过优化调整园区布局,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园区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园区产业进一步集聚,园区经济初步形成,园区在推动汕头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我市构建“4+3”园区发展格局
记者从市经信局了解到,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工业园区17个,其中,市级以上园区7个。今年上半年,7个市级以上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87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9.71亿元;全口径税收17.6亿元。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市产业转移工业园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22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18亿元,增长11.1%(剔除华能海门电厂计算);全口径税收5.26亿元,增长13.5%。
去年以来,我市着力对全市园区规划布局重新进行调整。重新划分为濠江、保税、海门、潮南印染处理中心4个片区和澄海、潮阳、潮南3个产业集聚地,构建“4+3”发展格局。目前,澄海、潮阳、潮南3个产业集聚地已先后获得省正式批准。与此同时,我市加快规划建设金平现代产业集聚区、龙湖龙东产业园区、濠江中海信创新产业园和潮阳新材料创新产业园,以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为依托带动各区县特色产业集聚发展。
建设基础设施增强发展后劲
当前,我市的园区经济正逐步增强。市级以上园区规上企业数占全市的16.29%,规上产值占全市的22.73%,市级以上园区规上企业平均产值为2.45亿元,比全市高43.75%。园区扩能增效效果逐步显现,园区经济初步形成,已成为全市工业发展的主阵地,对拉动全市经济发展逐步增强。
与此同时,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也逐步完善。去年,我市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对园区周边的主干道进行升级改造。濠江片区重点推进南山湾科技园、广澳物流园、滨海工业区的整合建设,加快园区内外围主干道升级改造,河浦大道、河中路和疏港大道已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濠江大桥的建设通桥,已将产业园的保税、濠江两个片区进行连接,确保园区内联外畅。
从发展后劲角度来看,我市制订招商工作计划,突出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和园区招商。同时,对在建、未建的项目实行挂图作战,按时间进度要求督促推动项目加快建设,增强园区发展后劲。据初步统计,去年以来,全市产业园落地在建项目54个,计划总投资84.33亿元,新投产企业35家;至今年底有拟落地建设项目31个。
引进优质项目落户汕头
为进一步推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下来我市将加快建设步伐,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园区承载功能,以产城融合的理念,积极推动产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园区倾斜、基础设施围绕园区配套,促进园区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和用工环境不断优化。紧抓项目落地建设,推动项目加快落地投产,尽早发挥效益。完善园区项目库,力争签约项目尽快落地、在建项目尽快投产。
据了解,参照省的做法,我市已将2016年度推动珠三角地区产业向粤东西北地区梯度转移的目标分解到各区(管委会),并将作为市对区振兴发展工作评估考核和产业园区目标责任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接下来,各地将采取措施,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一批珠三角地区优质项目落户建设。同时创新运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探索工业地产的运营模式,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切实提高园区的集聚辐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