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潮汕文化 >> 正文

林畔“驷马拖车”

    来源:     作者:     2014-09-14     浏览:

  • 字体:

  在澄海莲华镇与潮安县铁铺镇交界处,有一个只有两百余人的小村。整个村实际就是一座潮汕地区典型的“驷马拖车”大院。全村的人就住在大院内。

    据说现在的澄海莲华镇的雅道村与林畔村,原来是一个村,叫雅道。两个村落首尾相接,连在一起。中心就在林畔村后的四亩埔上。居民只有陈和林两姓。陈姓在东边,林姓在西边。后来西边的林姓将聚居地称为雅道林畔,东边的陈姓聚居地称为雅道梓。于是,老雅道分成了雅道梓村和林畔村。

    如今,林畔村“驷马拖车”大院东面的古庙奉有乡神,门匾上还刻有“雄镇雅道”四个大字。神庙与雅道梓村“老爷宫”相对,传说两位神明是兄弟。

    每年正月十二,雅道梓村游神,林畔村的古庙也应烧香,林畔村民也要到雅道梓“老爷宫”祭拜。

    林畔村的“驷马拖车”大院是一座典型的潮汕民居。大院坐北向南,背面靠莲花山,面向桑浦山,视野开阔。大院前面有一个占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的一个大埕。

    大埕前面有一个月畔型水池,面积约3000平方米,因形状像古时候婴儿“肚腰”衫,故也有村民称之为“肚腰”池。大院东面有四棵“公社化”用来搭棚的榕树干,后来落地成活,现已郁郁葱葱。

    大院西面也有一个椭圆型水池,面积约2000平方米,水池四周翠竹成阴,池水清澈。大院后面草埔树木参天,遮天蔽日。

    林畔村的“驷马拖车”大院,顾名思义,整个大院形如一辆马车。从空中俯视,大院就像一个“出”字。大院正面中央为三进大院,从大门进来,两侧各有三间厢房,天井两侧也各有两间厢房。进入大厅,两侧各有两间大房。过了中央大厅,进入第二个天井,两侧也各有两间厢房,后面大厅里边两侧也各有两间大房,中央大厅左右两侧各有两条通巷。每条通巷中间有两道门,大院后边还有一条大巷,村民称之为“后包”。

    大院内厢房与通巷相通,通巷与通巷相通,巷道四通八达,走进大院就像进入迷宫。通巷住房多为一厅两房结构,整个大院大大小小共有99间房,前前后后共有99个门。为什么要99这个数字,直到现在依然是一个谜。大院外边左面是雅道古庙,右面是林家祠堂,就像马车的两个车轮。

    林畔村的“驷马拖车”大院建筑独特,进出大院都走正面的大门或大门左右的四个巷门,左右两侧和后面都没有门进出。

    一到晚上,前门五个门一关,整个大院就像一个堡垒,具有强烈的防盗御敌特色。

    据老一辈村民回忆,1943年国民党军队驻潮安铁铺“佛公寨”的洪之政部,白天是军队,晚上是土匪,夜间常常到林畔一带骚扰。林畔村大大小小一百多口人奋勇抗敌。青壮男人上屋顶御敌,妇女和老人在通巷巡逻。每个门口架有两门自制的“柏籽”(土炮)。土匪不敢从前面进攻,多次用木梯从两侧爬上屋顶,均被村民发现击退。一连两个多月土匪都没有得逞。

    “林土产黄金,畔地生白玉。”林畔村的“驷马拖车”大院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相传庚子年间的一天傍晚,有一老农民田间劳作归来,路过大院后面的四亩埔,看见两只金丝兔在树下玩耍,甚为惊奇。他赶快回家找来筐子捉金丝兔,可是转眼就不见了。

    1957年“右派”下乡劳动。有一叫林宗堂的“右派”在四亩埔上搭鸡棚饲养鸡群。有一深夜起来巡查,偶然发现一对金鸡带着一群小金鸡在觅食。第二天他跟村民一讲,上了年纪的人都说,这事以前也常听老辈说过,没有什么奇怪的。后来村民在四亩埔种上“龙眼”树。果树枝繁叶茂,果肉肥大香甜。

    林畔村人勤劳勇敢,是革命老区村。解放前不少村民漂洋过海出国谋生,改革开放后一些村民也到外面打工,多数村民已在大院外建造新屋。现在有大院只有老老少少26人居住,整个大院保留得十分完好,有着宝贵的旅游开发价值。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