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汕头市“潮海关”系列建筑将申报“国保”

    来源:中国发展网    作者:杨柳杨 罗勉    2016-02-19     浏览:

  • 字体:

从汕头市有关方面了解到,汕头市“潮海关”系列建筑将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汕头海关前身,1860年汕头开埠时成立,历经沧海沉浮荣辱与共,潮海关高级帮办宿舍、华员低级帮办宿舍、石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外马路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这4处省级文保单位已与第六批省文保“潮海关旧址”合并为一处,为将来冲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做准备,也将更加强对汕头海关及其前身潮海关历史文化的发掘、研究、保护和宣传。

1860年,汕头开埠,同时也成立了潮海关。作为如今汕头海关的前身,潮海关见证了汕头埠昔日的繁华,伴随着这座海滨城市历经沧海沉浮,也在战争时期担负起抗敌救国的重任。潮海关毋庸置疑在汕头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至今日,汕头仍保留完好不少与潮海关有着密切关系的建筑物,它们已成为不少潮人心中弥足珍贵的记忆。

海关钟楼(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每年迎众多参观者

如今坐落在汕头市外马路2号的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就是市民们最为熟识的海关钟楼。建于1921年的海关钟楼是汕头开埠以来最早的建筑之一,也是目前全国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早期海关钟楼之一。当年,潮海关便在此处办公,新中国成立后至1988年,海关钟楼也一直是汕头海关总部机关的办公所在地。这座建筑依然保留了原来的欧式古典建筑风格,天台周围有100多个米字形的通花装饰,大门顶端的狮子浮雕显得庄严肃穆,底下的那座以罗马数字标识的大钟十分显眼。据了解,这座大钟一度作为汕头市的标准时间,民间还流传有“钟声响,鼓楼鸣”的说法。陈列馆内分为上下两层,一楼展出的是1949年前潮汕地区海关的设立与历史沿革,二楼展出1949年后汕头海关的发展与建设。

据陈列馆讲解员介绍,自2008年海关钟楼修复并建为汕头海关关史陈列馆以来,每年前来参观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许多人都是带着一种缅怀的心情来到这儿的。陈列馆内许多展品都反映了开埠时的汕头口岸万商云集的辉煌历程和百载商埠的沧桑巨变,是汕头港对外贸易发展的缩影。2005年4月,海关钟楼被公布为广东省第6批文物保护单位,名称改为潮海关旧址。

翻开历史档案,我们能够看到潮海关在汕头开埠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于1860年1月1日成立了由英国人控制的潮海关,亦称洋关。潮海关的关税征收等海关管理权被洋人掌管近90年,期间还包揽海务、港务、检疫、邮政等事务。中国人民为收回海关主权进行了长期的斗争,直到解放后才真正收回主权。上世纪20年代汕头港迎来了辉煌时期,远洋航线四通八达,其经济腹地涵盖粤东、赣南及闽西南。日、德、法、美、俄等等国家的洋商纷纷来汕插足。上世纪30年代高峰期,汕头港口船舶吨位数居全国第三。这都要归功于潮海关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潮海关还曾在抗战时期为打击侵略者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9年6月21日,日军侵略汕头,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潮海关验货场、宿舍、电台和巡逻艇。潮海关除在邮局继续执行职务外,对外完全停止活动,韩江、西堤、妈屿等潮海关分卡的工作陷于停顿,所有支领经费等事务都需报经日本领事签署同意。潮海关虽有一段时间还与设在上海外国租界的总税务司署保持联系,但实际上已失去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潮海关华员职工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和保护关产的“护关运动”。调至潮海关工作的共产党员彭瑞复到达汕头后,发展潮海关关员黄志恒加入共产党,并在潮海关组织了一个话剧团,在中山公园前的红亭演出表现一名国名党空军飞行员在空战中负伤的话剧——《血洒晴空》,宣传抗日战争。

正如原汕头海关关长孟杨在其所著的文章中那样:“潮海关成立之日,便是汕头开埠之时,潮海关历史与汕头息息相关,荣辱与共。”潮海关与汕头共同经历了战争的腥风血雨,也共同见证着共和国的开放复兴,是汕头人宝贵的文化财富。

从汕头市文广新局了解到,除了外马路的潮海关旧址之外,汕头市还有另外4处与潮海关历史息息相关的建筑也被列入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中。

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

位于汕头市南海路12号的潮海关高级帮办宿舍是汕头海关前身潮海关高级洋员在市区的住所。该楼所在地为清末海坪填地中部,该填地于同治四年(1865年)澄海县政府就已遵照广东总督的命令划归潮海关使用,属潮海关公产。后来由于德国鲁麟洋行出于商业利益而蛮横争地,光绪十五年(1890年)广东总督及布政司再次明确产权,于这片海坪地处划出临内港一段四百七十尺,拨归海关,作为建造查验码头、避风塘和改建新关、邮局之用。后来潮海关在这片填海坪地建造马路、宿舍、办公楼。潮海关高级帮办宿舍就是这一系列建筑中的一处重要建筑物。该楼经历了历史的沧桑,是近代洋人把持我海关管理权的见证,也是潮汕一处近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

在汕头市外马路的海关宿舍大院内,还有两座同样属于这一系列建筑的楼房。一为潮海关华员低级帮办宿舍,是一座建于1922年的两层钢筋混凝土红砖洋楼,另一座是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同样是建于1922年,是潮海关外籍高级官员在市区的住所。据介绍,这几座都是目前汕头市区保存较为完好的近代西洋建筑。

在汕头市濠江区礐石街道医生顶15号,还有一座长方体结构的钢筋混凝土红砖洋楼,这是礐石潮海关副税务司公馆。1889年时是潮海关单身帮办宿舍,1901年,五十里内常关划归潮海关税务司管理后,该帮办宿舍改建为副税务司公馆。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