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批通过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评定企业,康美药业成为全国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试点企业,揭东经济开发区、揭阳产业转移工业园成功创建省信息化示范园区,“中德金属生态城—揭东经济开发区”成功纳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基地……
去年,揭阳市切实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工业电子商务,推动一批企业成为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推进园区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取得良好进展。
当前,面对资源环境约束不断趋紧,传统粗放的发展方式难以为继的情况,如何加快中小企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先机?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无疑是有效途径。市委五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揭阳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把“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作为一项重点内容来实施。
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各领域的渗透融合,不仅使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也催生了许多新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产业之间的界限日渐模糊,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联系更加紧密,融合发展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目前,揭阳市信息化水平还不高,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仍处于起步阶段,尚有较大发展潜力可供释放。对此,《建议》把“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提出要推动基于互联网的新理念、新模式、新技术与传统优势产业的深度融合。
面向“十三五”,针对《建议》提出的这一要求,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紧紧围绕建设“智慧揭阳”发展目标,全力落实《广东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突出光纤网络、移动通信基站、公共区域无线局域网(WLAN)等建设重点,争取政策扶持,加大建设投入,推动信息基础设施跨越式发展。同时,认真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提升产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在发展工业电商方面,去年,揭阳市大力推动电子商务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成功培育出康美中药材网等一批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电子商务平台,带动全市80%以上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线触电”,获批成为全国首批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城市。
展望“十三五”,揭阳市将继续突出发展工业电商,狠抓生产性服务业。其中,将以中德集团与中国科学院共建揭阳中科金属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为载体,搭建工业设计交流平台,提升工业设计水平;支持工业企业开展基于新技术、新工艺等的设计应用研究,引导全市工业设计向品牌营销设计、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拓展,支持传统产业向“微笑曲线”两高端延伸;抓好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工作,推动传统产业集群加快与京东、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服务商的对接合作,推动揭货抢占网上高地,以电子商务创新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
去年,揭阳市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组织举办中德中小企业培训班、广东省两化融合贯标与牵手工程培训会(揭阳站)及工业设计培训等系列活动,联合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共建智能制造(工业4.0)创新基地和智能制造研究院,组建智能制造创新联盟,优选首批10家智能制造(工业4.0)试点企业进行培育,打造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样板,示范带动传统制造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
《建议》指出,要鼓励企业引进自动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先进制造技术,支持优势传统企业实施设备更新和升级换代,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数控机床,培育一批智能制造骨干企业与系统集成企业,推广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的应用。要加强产业组织化建设,支持行业协会创立公共服务平台,在每个协会中优选培育10家“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以百家示范企业带动千家骨干企业、万家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据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揭阳市将依托工业4.0创新基地和智能制造研究院,促进大数据、物联网等与各行业融合,进一步扩大两化融合贯标试点规模,积极推广工信部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重点培育一批省级以上贯标试点企业;以“中德金属生态城—揭东经济开发区”纳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抓好智能制造(工业4.0)试点企业培育工作,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和高端数控机床,打造一批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样板,培育一批示范项目,全力打造粤东地区智能制造产业聚集区,带动区域制造业智能化发展,力争在新一轮工业竞争中赢得主动。
展望“十三五”,揭阳市将以中德金属生态城为载体,建设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促成100家中德(中欧)合作企业进驻落户,努力把合作区打造成为中德中小企业合作的样板、德国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对标的样板、全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的样板。
与此同时,揭阳市还将出台全市大数据发展指导意见,探索大数据管理工作,充分发挥省大数据数据分析平台作用,编制全市企业情况综合报告,全面掌握全市规模以下企业发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