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李嘉诚先生也会参加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启动仪式,一则由《汕大青年》发布的文章《诚哥,欢迎回家》在汕头大学的师生朋友圈里刷屏了。2012级英语专业学生李飒龙手持一张纸,上面写着“诚哥,你好”;2014级公管学生翁乐湃写的则是“诚哥,欢迎回家”……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嘉诚都没有缺席过汕头大学的毕业典礼。他,也被汕大人亲切地称为“诚哥”。
看了《汕大青年》的图文后,“诚哥”回话了:“各位亲爱的同学,谢谢你们的爱护。”
李嘉诚:超越生命极限挺汕大
桑浦山下,郁葱苍翠,两所高校将毗邻而居,共同见证一个“教育梦”。
30多年前,李嘉诚倾力创办汕头大学,一圆潮汕人民百年“大学”梦,建起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从1980至2018年,李嘉诚基金会支持汕大建设款项达80亿港元,其中大部分捐款已到位,而未来数年亦将全数投入。可以说,汕大是李先生“超越生命的承诺”。
30多年后,笑称自己为“80后”的李嘉诚将世界顶级理工学府引到汕头,共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但愿教育的花果开满中华大地,使锦绣河山,新姿焕发,使中华民族的前途远大辉煌。”李嘉诚先生初心始终。
投资教育是创造未来
2013年9月28日,飞机掠过地中海的蔚蓝上空,降落在特拉维夫。经过近12个小时飞行旅程,时年85岁的李嘉诚第一次到访以色列,为的是出席次日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合作办学的签约仪式。这次签约的另一位见证人是广东省省长朱小丹。
2013年,李嘉诚基金会宣布捐资1.3亿美元给以色列理工学院,助推其与汕头大学合作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以色列理工学院,这所享誉全球的顶尖理工科大学,由此“牵手”汕头。
“我们在中国众多城市中选择了汕头,与李嘉诚先生密不可分。”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保罗·费根告诉记者。以色列驻广州总领事安亚杰也曾表示:“我知道,李先生是潮汕人,他是这个项目设立的原因之一。李先生在以色列有很多投资,他与以色列联系紧密。”
根据报道,李嘉诚进军以色列始于1997年。在近20年间,李嘉诚在以色列的投资遍及电信、海水淡化、港口、互联网等领域。出于对以色列科技创新的长期观察,李嘉诚萌生了将其科技教育、创新机制引入中国的想法。
合作办学签约仪式上,李嘉诚在致辞中情真意切:“‘科技’本身就是那支迷人魔术棒,然而发挥魔术棒的威力,取决于魔术师本身的能力修为,真正的魔法潜藏在思考的创生力中。要在竞争中开创胜局,要释放人类的潜能,要构建一个知识丰富的社会,让大家可享有持续的优质生活”,“投资教育是创造未来”。
李嘉诚基金会最大的项目
上世纪80年代,广东在潮汕地区兴办一所大学的想法与李嘉诚不谋而合,他欣然应诺,不仅为汕头大学基础建设捐出巨资,还专门在香港成立汕大工作小组,对筹建亲力亲为。翻开汕头大学校史,包括李嘉诚等在内的一众乡贤多次勘察校址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早期的汕大工作人员都知道,办校最初10年,李嘉诚每次到汕大都要工作至凌晨两三点。
李嘉诚爱汕大。在他位于香港中环的长江集团中心办公室里,简洁的办公桌上仅有为数不多的装饰品,其中一个就是汕大图书馆前雕塑的缩小版——“建立自我、追求无我”。汕大执行校长顾佩华曾提到一个细节:有一年校董会恰逢李嘉诚在欧洲有个大项目要签约,为了参加校董会,他把签约时间推迟了3天。“宁愿放弃生意,也不愿缺席汕大的校董会,足可见李先生对汕大的重视程度。”
“我对汕大的支持将超越生命的极限。”这是李先生的内心独白,也是他对教育的郑重承诺。上世纪80年代,李嘉诚基金会成立,李嘉诚将其视为“第三个儿子”,不仅把1/3优质资金放在基金会,还将汕大作为基金会最大的一个项目。在他的极力推动下,汕大已成为国家教育部、广东省政府、李嘉诚基金会三方共建的重点大学。
放眼世界办好汕头大学
创新,是汕大发展的“关键词”。汕大落成时,李嘉诚就在《我对汕大的期望》中明确了办学目标:“要办好汕大,一定要脚踏实地,放眼世界,而不可闭门造车,自以为是,固步自封”,“要使汕大成为具国际标准的高水平大学”。而今,汕大已经培养出了大批学士、硕士和博士。每提及此,李嘉诚自豪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经过30多年的不懈努力,汕头大学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程。秉持着“国际化办学、精细化培养”的原则和目标,汕大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聘请外籍人士担任执行校长、学院院长;建立国际化教师团队;实施书院制改革、国际基准学分制等;推行以年薪制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一系列与国际接轨、领国内高校风气之先的措施,令汕大获得了“全国高校改革试验田”的美誉。在今年10月1日正式发布的2015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中,汕头大学异军突起榜上有名,成为上榜的唯一一家“80后”中国高校。
文/张明纯李敏
“诚哥”的“第三个儿子”
李嘉诚基金会捐款超200亿港元,87%用于大中华地区
上世纪80年代,李嘉诚基金会应运而生,李嘉诚把1/3优质资金放在基金会,全情投入教育、医疗等慈善事业。至今,基金会项目捐款逾200亿港元,当中87%用于大中华地区。长久以来,由基金会推动的许多社会公益项目从汕头“启航”,从潮汕辐射到全国各地。
关爱癌症晚期患者17年建起40所宁养院
1998年11月,在李嘉诚的倡导和资助下,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宁养院成立,成为全国首家宁养服务机构。李嘉诚曾对媒体谈起过设立宁养院的初衷:一个非常冷的冬天,一个朋友患了肿瘤,进了私家医院,我探望他,他看见我非常高兴,双手拉着我的双手,要我坐在床边;朋友后来睡着,拉着我的双手也没有放开。我心里想,这个朋友很富有,得到很好的医疗照顾,但还是因肿瘤而痛楚不已。内地贫穷的癌症病人没钱接受治疗,生活怎样过?于是立即想到开展宁养服务,我不喜欢“临终关怀”,改为“宁养服务”。
如今,“人间有情”宁养服务计划已开展了17年,在内地及香港建起40所宁养院,为无以计数饱受病痛折磨的晚期癌症患者送去温暖和关爱。
汕大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党委办副主任、宁养项目主任李曼红2003年加入宁养团队,10多年来,为晚期癌症患者服务是她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每年春节前,宁养院每位义工都会收到李嘉诚先生亲笔署名的来信,让人倍感温暖。”李曼红说,李嘉诚的信每年都有不同内容,他感谢每个人的付出,也鼓励大家积极投身济世工作,他在信中写道:“我们是宁养的同路人”。
2003年,一把制作精美的维吾尔族传统乐器都他尔,被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医生带到汕头送给李嘉诚。这把都他尔是新疆晚癌病人阿里木·木里提在生命最后阶段亲手赶制出来的。阿里木叮嘱医生,务必把乐器送到李嘉诚先生手里,以表达他的谢意。
对全国医疗扶贫出动医疗队1495次
1998年5月,李嘉诚作出决定:由基金会资助,由汕头大学医学院及其5所附属医院执行,对全国贫困地区的病人实施医疗扶贫,为那些有病但得不到基本医疗保障的贫困患者送上康复的一道曙光,也对条件薄弱的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对口支援。
医疗扶贫行动首先在潮汕贫困农村展开,逐步辐射到全国各地。至2015年底,出动各种形式的医疗队1495次,发动志愿者5.7万名,志愿服务超过25万小时,为63.5万名贫困病人送医送药;创建了首个农村服务模式的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治疗儿童逾600名,开展各类免费手术1.3万例,累计捐赠药品逾2100万元;建立了31个扶贫基地和141个扶贫点为开展各项公益项目活动提供保障,培训了81名基层医护人员。2012年,“汕头大学医学院医疗扶贫行动”项目荣获“第七届中华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为中国公益慈善最高政府奖。
宁养服务、医疗扶贫行动、“关心是潮流”农村扶贫医疗计划、“重生行动”全国贫困家庭唇腭裂儿童手术康复计划、健康快车、彩虹计划……这些项目在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将星星之火带到了全国的各个角落,受益的贫困地区群众至今已逾2000万人。
李嘉诚曾说,一个理想的人生,应该是站得牢、挺得腰、走正路、有理想。“假如我是一盏灯,能够照亮一条路就好了。而且,我还留下有生命的基金会。这个基金会拥有自己的资产,足以长久地进行公益事业。而我的儿孙,谁都不能从基金会得到任何利益。”
服务地方经济科研成果广泛应用
南澳县青澳竹栖肚湾,一行行渔排点缀在波光粼粼的近海处,1000多亩“南澳金贝”正在这里养殖。
今年4月,国家农业部发布公告,由汕头大学培育的华贵栉孔扇贝“南澳金贝”通过审定,成为汕大第一个自主培育的国家级水产新品种。“南澳金贝”由汕头大学理学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经4代人工定向选育和2代示范养殖培育成功,富含类胡萝卜素,肌肉组织的种类胡萝卜素含量是普通养殖种的10.8倍,10℃时的低温耐受率是普通养殖种的2.9倍,更易养殖成功。
这个消息在广大渔民中引起了极大反响,因为经过在福建的漳浦、东山,广东的饶平、汕头、汕尾、深圳等地示范养殖,“南澳金贝”每公斤市场价格比普通养殖种高4至5元,亩产值增加6000—9000元,不仅经济效益十分显著,也缓解了我国南方扇贝养殖产业良种短缺的问题。
“养殖户们的积极性都很高!”南澳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柯文得介绍,今年金贝在南澳海域的养殖面积已达1300亩,预计明年推广面积将增至1500亩。
服务好汕头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是李嘉诚对汕头大学的期许,也是汕大的职责和使命。
多年来,汕头大学充分发挥“思想库”和“智囊库”的作用,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在产业升级、文化提升、人才培养、社区服务等方面为汕头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
汕大轻工装备研究院、海洋生物研究所等,为粤东区域特色支柱产业——包装印刷机械制造业、海洋养殖业等解决了关键技术,为企业和地方创造出数以亿计的经济效益。汕大商学院、法学院、地方政府发展研究所等积极为当地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提供包括政策咨询在内的多种帮助和服务。
目前,汕大医学院下属的5所附属医院已成为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医疗服务机构,服务潮汕70%的人口。第一附属医院更是被粤东人民亲切地称为“李嘉诚医院”。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成立了汕头眼库,并与香港眼库结为“姐妹”库,成为我国内地首个角膜无偿劝捐机构。据了解,汕大医学院还将启动大潮汕人口健康信息和生物标本库项目,为提高疾病研究、诊治、管理提供大数据支撑。
李嘉诚曾对毕业生赠言:“若果我们坚信万物凝聚有始,长江不择细流,汇聚百川,如浩瀚宇宙,点点银河繁星,那你们必须谨记,建立自我能让个人梦想成真,追求无我能让更大的理想成真,汕大人要活出超越梦想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