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汕头振兴发展,必须走创新驱动之路。随着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落户汕头,我市也将积极规划建设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不断拓宽双方合作有着广阔的空间领域。
中国与以色列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科技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并取得显著成绩。今年1月29日,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北京与以色列外交部长利伯曼共同主持中以创新合作联合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联合发布了《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按照《行动计划》约定,双方将继续加强重大战略优先方向前沿性、原创性联合研究,确定了脑科学、土壤和水资源、纳米技术、3D打印、生物医药、清洁与可再生能源、农业科技、先进生物成像技术、信息化教育技术、计算机科学、服务于老年人的创新科技、智慧城市和可持续发展等12个优先合作领域。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落户汕头,给我市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重大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要让学院真正成为汕头、广东乃至全国高校与科技园区紧密结合发展的典范。李嘉诚先生也表示,希望筹建各方齐心协力把学院打造成中以合作示范项目。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将致力成为汕头、广东乃至中国在创业创新教育方面的催化剂。通过鼓励更多的以色列高端科研人才来粤,并借助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产业影响力,引进优秀的以色列初创企业,扩大中以两国经济交流。
与此同时,我市将与以色列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在积极筹建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同时,规划建设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在政府、高校、企业、行业组织等不同层面开展全方位技术交流与应用合作,并力争中以(汕头)科技创新合作区纳入中以两国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建成国家级创新中心平台。我市也正加紧筹建谋划建设汕头中以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以建立起稳定的以色列技术供需交流机制,成为以色列技术转移的权威重要平台渠道。
作为合办方之一,汕头大学积极把握创办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契机,加强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各方面的合作。汕头大学多次邀请以色列理工学院化学、生物、工程等领域学科带头人莅汕开展学术交流,举办讲座、学术研讨会,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等,并通过互派老师、学生开展短期交流学习,举办以色列音乐会等方式,进一步密切了中以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李嘉诚基金会正积极引进和NanoSpun等高科技公司接触和汕头市合作,尝试解决困扰粤东地区多年的探索推进污水资源污染问题防治项目。此外,两所高校还在生命科学领域开展先进技术及其产业化合作,主要包括精准医疗、基因大数据应用及肿瘤治疗等,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