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国检局制订十项对接服务措施,促进地方外经贸发展
羊城晚报讯记者赵映光、通讯员林银梅报道:出境货物预检验制度、检验检疫分线监管机制、对动植物及其产品检疫审批实行负面清单管理、量身定做检管制度服务新兴业态发展……昨天上午,记者从汕头检验检疫局采访获悉,为对接汕头华侨经济文化试验区建设,该局在复制推广上海自贸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汕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台了十项更加便利、灵活、可操作的汕头升级版创新措施,促进地方外经贸发展。
据了解,汕头检验检疫局推出的上述十项便利措施,既是对上海自贸区检验检疫创新制度的复制和推广,又是一次全面丰富和升级,将给汕头外贸企业释放更多制度红利。
其中,出境货物预检制度是指将把关环节前移,实现企业零库存、放行零等待,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高通关效率;实行采信企业自检结果或第三方检验结果制度既能避免重复检测,减轻企业负担,又是对守法企业的信任和激励;实行检验检疫分线监管机制,则是“一线”检验人员除了进行必要的卫生检疫、动植物检疫、环保检验和放射性检测,对废物原料、放射性货物等重点敏感货物开展检验外,将其他执法环节前推后移,进一步加快货物通关速度;而对试验区内的中转出口货物,依照对外贸易需要,根据其实际原产地签发他国原产、经中国转口的未再加工证明,并可进行换证、分证、并证操作,为中转货物分销、集拼带来便利,解决企业转口贸易难题,帮助企业在最终目的国获得关税减免。
此外,汕头检验检疫局的相关负责人还表示,该局还将探索建立与新业务发展相匹配的检管制度和监督规范,为外贸稳定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