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对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而言就好像一种变相的税费。”昨日,全国人大代表、广东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东生在接受佛山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建议取消住房公积金,把之改为薪酬由企业发放,由员工自由支配。
目前社保问题矛盾尖锐,其中之一就是社保负担过重。今年两会,不少企业界代表反映社保压力大。例如在广东地区,员工和企业共缴纳的“五险一金”占比超过其薪酬的40%。
现象:
只有少部分人
享受到住房公积金
李东生说,住房公积金占社保收费较大的比例,且其管理模式也存在管理使用效率低,容易滋生腐败。因此他建议,要降低社保负担,可以从住房公积金着手,甚至取消住房公积金。
“现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和分配方式,并没有完全体现社会保障的精神。具体而言,住房公积金强制所有人缴纳,但却只有少部分人可以享受到。”李东生说,社会保障的原意是在你需要的时候可以用,好像养老保险,在退休之后可以保障生活;如医疗保险,在生病的时候可以派上用场。这些社保的使用都有清晰流程,体现了付出与回报的对等。
而住房公积金却没有体现出相应的对等。李东生说,大量进城务工的基层工人,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买不起房子的,或者干了几年之后回乡,公积金无法跨省使用。又或已经有房子,不需要买房,这笔钱就白交了,住房公积金从而成为一种变相的税费。
李东生认为,尽管目前住房公积金可以提取,但由于各地差异大,可以提取的地方往往对职工提交的资料要求较高,要么是购房发票,要么是租赁发票,对公积金提取的频率也提出很多附带条件。
话题:
取消住房公积金改发薪酬
李东生建议,是否可以考虑取消住房公积金,改而规定企业将这笔钱直接作为薪酬发放给工人,提高工人收入,让工人自己决定怎么使用这笔资金。“但前提是政府要首先规定,要求企业不能将这笔钱拿回去,必须发放给员工。”李东生说,这笔钱本身就是付给员工的,只不过形式不一样而已。
李东生表示,如果可以自由选择,相信大部分企业员工都想企业将公积金折现注入工资,由员工自由支配,也可在买房子的时候可以做按揭。“因为到手的工资提高了,员工自然有能力缴纳供房款项。”
目前政府要解决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等措施都是很好的思路,这种分配的方式尽量做到了公开和公平。但是住房公积金还没有实现透明化,采用企业支付薪酬的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的不公。
至于这笔纳入薪酬的住房公积金是否需要纳税?李东生说,随着我国税收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进步,这部分收入是否需要纳税相信会有科学的解决方案。
对于李东生的建议,来自佛山的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昭信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凤仪也表示认可。“有相当一部分人已有住房,每年再缴纳住房公积金有什么意义呢,同时这笔资金如何处理是不够透明的。”
梁凤仪建议,应该深入改革,或者干脆放权给企业,让企业把住房公积金转化为员工的福利或补贴。“目前企业没有高工资、高福利是吸引不到员工的。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是作为福利还是补贴发放。”
建议:
实现住房公积金跨省自由流转
全国人代表、佛山纺织机械公司副总经理兼生产部部长袁桂彬表示,虽然住房公积金直接转变成福利发放给员工可以给部分员工带来便利,但在执行中不能“一刀切”。
他认为,每个员工对购房的规划是不一样的。有的外来务工人员计划工作几年回到家乡,但也有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希望在当地购房扎根,还需让员工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
袁桂彬说,自己所处的工厂也有员工反映住房公积金异地购房无法享受贷款优惠。他认为,将住房公积金变成福利发放给员工看上去很美,但治标不治本。“根本之道还在于国家要做好顶层设计,打通各省之间住房公积金体系,真正实现住房公积金的自由流转。”
而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总装车间主任叶国先所在企业已在实行类似的尝试。他说,自己所在企业有两种选择,有人选择缴纳公积金,有人选择拿到等同的补贴,目前两种选择占比大概是五五分。
叶国先说,这种方式就充分尊重员工的个人选择。有的人考虑买房,通过住房公积金可以在贷款的时候获得较低利息,而不考虑买房的人,也能通过获得补贴提高收入。“其实两种选择没有谁比谁好的问题,关键是要给员工选择权。”
原标题:人大代表建议:取消住房公积金直接折现发薪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