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据《潮州日报》报道,元宵已过,企业员工陆续返岗,不过,潮州市开发区、枫溪、古巷、铁铺等工业园区,各大工厂门前仍大打招聘的广告宣传牌,写明招聘的工种、待遇和福利等,想尽可能地吸引工人来应聘,但前来求职的人并不多。
企业的焦急与工人的淡定,反映了节后潮州市企业的用工存在较大缺口。记者从人社部门了解到,目前,潮州市企业缺工近25000人,大都是技术工人和普工,但并未出现大规模的“用工荒”现象,用工缺口规模与往年大体相当。
企业:用工缺口至少两三成
“节后企业的订单已经多起来了,可是工人才回来了七八成。”潮安一家食品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对一线普工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且大多都是外来工,主要来自四川、广西和江西等地。节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有部分工人迟来或不再来了,到目前为止,大概还有100人左右的用工缺口。“这种现象也持续了好几年了,所以每年春节过后,总是忙于招聘。”该负责人说。
陶瓷行业中,同样也是以外来工居多,枫溪工业园区的一陶瓷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反映,到目前为止,工人的返工率也才只有六七成,生产线没办法全部开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潮州市生产型企业如陶瓷、服装、食品、餐饮等,节后普遍都出现了用工缺口。为了尽快满足用工需求,企业想尽办法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招聘,除了网络宣传、摆摊设点,另外就是积极鼓动“内部推荐”。记者了解到,一线工人应聘求职过程中,有着“一带一”这样的传统现象,所以,不少企业都积极向老员工宣传,只要成功介绍一名新员工进企业的,都有数百元不等的介绍费作为奖励,希望能尽快填补用工缺口,让生产线都开动起来。
不过,一些主要以本地工人为主的企业,返工率相对较高,用工缺口并不大。
工人:“货比三家”综合考量
如今的工人,特别是有几年工作经验的技术工人,已经不再像过去一样被人“挑”了,而是会“货比三家”,选择一个更合自己“心水”的东家。来自贵州的林叔在潮安一家陶瓷企业打工,经过几年的拼搏,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技术经验。“现在物价这么高,肯定得找一份工资待遇、福利各方面都好一些的。”林叔说找工可不比买菜,还是得仔细挑一挑。
另一方面,近几年,随着内地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加快,用工需求不断增强,工人的薪酬待遇也在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夫妻分居、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现实矛盾的逐步显现,有些来潮打工的人员也选择了回乡务工就业。
而随着80后、90后逐渐成为用工的主力军,他们的求职观念更加多元化,比如要求企业购买社保、注重工作环境和氛围,同时期望企业对员工具有更加人性化的关怀。
上图:近期,潮州人社部门在体育馆举办大型招聘会,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供需见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