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媒体人观点 >> 正文

刘宗明:二维码不能“随便扫”加强监管是“必须的”

    来源:东北网    作者:    2015-03-10     浏览:

  • 字体:

密密麻麻、黑白相间的正方形图案,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我们的生活:加微信好友“扫一扫”、关注公众号“扫一扫”,电子票务“扫一扫”……二维码在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视野中的同时,也被犯罪分子瞄上,成为新型金融诈骗犯罪工具。因此,全国政协委员刘宗明呼吁,为防止犯罪分子乘虚而入,须尽快制定二维码管理规范。

案例

2014年7月22日,郑某在家里接到自称民警的来电,对方称其涉案,要将存款转账到“安全账户”。诈骗分子要郑某在柜员机输入二维码号码,此实际为诈骗账户,由此骗取事主1万元。

2014年12月14日,黄某被骗到机场路参加某互联网研究中心举办的会议,嫌疑人以“抢注知名品牌二维码可获高额利润”为幌子,骗取黄某20万元。

调查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二维码技术的出现改变了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二维码包含信息量大、编码范围广、成本低、易制作等特点,在带给我们便捷、直观的同时,负面问题也越来越多。

刘宗明告诉记者,诈骗犯罪分子越来越有依赖二维码这种高科技手段的趋势,甚至办假证都用二维码了,二维码诈骗无所不在,无孔不入,由于二维码诈骗导致的金融犯罪在我国还是新鲜事物,不少人认识不足,其严重危害性也未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建言

刘宗明建议,有关部门应高度重视二维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强监管,尽快出台相关的管理规范,并加强二维码使用的相关安全知识教育。“例如,警示公民如果二维码解码后得到的是一条网址链接,或运行程序,一定要警惕。还要提醒群众二维码扫描后如果跳出一个软件安装的界面,不要随手点击安装,使用过的带二维码的火车票等一定不要随意丢弃。”

针对目前二维码监管空白状况,刘宗明强调,应尽快制定专门针对二维码的监管办法。他对记者说,现在二维码和二维码扫描软件很流行,但对其监管还是盲区,只有二维码在遇到消费者投诉时,电信部门才会采取关闭运营商、取消APP的做法。

面对防不胜防的二维码诈骗,刘宗明还建议大力发展二维码识别安全软件,以确保消费者在手机上安全应用,比如手机QQ卫士、手机管家等软件,以防止二维码病毒侵入手机。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