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媒体人观点 >> 正文

许钦松“问水”提案:突发水危机城市怎应急?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    2015-03-06     浏览:

  • 字体: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主席许钦松谈“问水”提案

3月1日的北京天朗气清、阳光明媚。当晚,全国政协委员许钦松接受了羊城晚报记者的专访。

许钦松是全国政协文艺界的委员,也是广东著名的山水画家,2014年8月起,他在众人不解的眼光中,开始了“大许问水”,用半年时间,走到广东各地,调研各地水质,叩问用水安全,已经推动了政府的一些改变。许钦松说,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他所追求的山水世界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消逝,所以他关注空气和水,并将“问水”的话题带到两会。

城市缺乏应急供水机制

“生命有三大要素:空气、水、阳光。现在至少两个有问题。”谈起环保话题,许钦松坐定之后便打开了话匣子。

空气是这两天的焦点,许钦松告诉记者,早在三年前,他就在全国两会政协分组讨论时谈过这个话题,他也曾向北京市环保局调研、要数据。他认为:“应在国家层面建立联动制度,推行切实措施,如安装汽车尾气过滤器等。”

在关注空气之后,他于去年开始了半年多的“大许问水”,叩问用水安全。

许钦松说,广州地区的用水情况他已经基本摸透,现在逐渐在调研外省乃至全国的用水安全。

调查中他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即不少城市缺乏应对突发事件水安全的应急措施。2010年,吉林7000只化工物料桶流入松花江,同在松花江流域的哈尔滨市民担心用水受到污染,疯狂抢购矿泉水。那次事件许钦松记忆尤深。

许钦松曾去看过广州的应急供水水源地,地点在流溪河下游。“水质非常糟糕,这个水源地像是被遗忘了,”他说,“问水之后,广州市相关职能部门马上回应了,说打算把应急水源地移到流溪河上游。”

许钦松在调研中看到,也有不少城市根本没有相应的应急供水机制。“这是一个薄弱环节,万一遇到恐怖分子投毒,或者水源地出现化学物品泄露污染,我们喝水怎么办?”

此次两会,他要继续叩问这个主题。“政府能否对水资源安全做出及时应对?我认为,应通过立法的程序建立起整套应急模式。”

农村环保配套跟不上发展

“问水”过程中,许钦松去了不少地方实地勘察,结果发现,农村水污染比城市更严重。更让他担忧的是,许多水资源的源头在农村。“这一级的政府,根本没有专门的环保机构、人员、机制,谁来管?”许钦松说出了他的又一个担忧。

河源市龙川县通衢镇太楼村,是许钦松的第一个扶贫点,他曾在那里取景写生。“曾经,村民把水库水通过水渠引到各家各户,在水渠里打水饮用。后来,所有的垃圾都往沟里堆,鸡鸭鹅等牲畜的粪便也用水冲到水渠里,水渠都是垃圾,水就不能喝了。”他回忆道。为此,他帮村民架起水管,从水库直接引水到每家每户门前。

类似的现象普遍存在于中国的农村。“生活垃圾没有系统地回收管理,生活污水也没处理就直接排到沟里了。”他说。

而近些年,农村也在变化,更多的房屋建起了,更多的街道开通了,生活越来越方便的同时,许钦松也发现,“农村建设过于膨胀,城镇化管理的模式没有跟上。比如有垃圾处理、污水排放处理的整套流程,农村都没有,没人管”。

他在“问水”的路上看到:“扫垃圾的往河里扫,路干净了,河里堆得整河都是垃圾。”

更让他担忧的是,在不少水源地,因地处边远,也多分布着这样一些村落。“环保部门人少,基层人更少,在行政设置上,到镇一级就已经没有专门的环保部门了,谁来管?”

“问水”是最费劲的提案

2014年8月,艺术家“大许”开始了半年的“问水”之路。

许钦松告诉记者,有人曾问他,你是画家,怎么去“问水”,关注空气了?他却觉得,笔下的山水与现实中的山水,都是他作为艺术家、政协委员要担心、焦虑的。也因此,他要问一问,森林、树木、空气和水,问一问笔下山水与现实的冲突、反差,用一己之力,将环保意识和声音传达到两会。

羊城晚报:您是著名画家,“问水”的初衷是什么?

许钦松:我是艺术家,也是一名政协委员。我笔下画的是圣洁山水,我想构造一个圣境,把对自然的敬畏,通过山水画表达出来,让人们心中产生对自然的敬畏。

为此,我常年跋山涉水,这些年写生都跑到最边远的地方,越跑越远,到雪山、高原,一些没有受过污染的旷野里摸索,而我回到城市、回到我们居住的地方,却目睹了残酷的污染现实,心里暗暗抗拒,这与我笔下的世界形成一种巨大的冲突和反差。我在画中想要构建的世界,与现实越来越远。所以我要主动地关心空气、生灵跟水,要发出我的声音。

羊城晚报:环保并非是您的专业,叩问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

许钦松:“问水”花了我很多时间,基本上以我个人的影响力在做。

现在“问水”已经调研到全国范围,我自己找渠道,采集相关的资料数据,很费劲。这也是我遭遇到的最难搞、最费劲的提案。我曾叩问,能否让广州市民能喝上万绿湖的直饮水,一整套管理模式都想出来了,但用水指标仍然很难,需要国家来批。

我一个政协委员,孤寡一个人,怎么面对那么庞大的问题?所以,我只有动用我的其他资源,用我自身的影响力,找专家参与,各部门协同帮忙做这件事。比如,跟华南水资源研究所合作,采集大量数据。

文化交流也要“理直气壮”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要做经济文章,也要做文化文章。”作为全国政协文艺界的委员,许钦松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也不忘对“文化走出去”提出建议。

许钦松表示,国家提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后,文化走出去的方式“要一对一,对等交流”。

许钦松回忆起他到意大利交流时的一个场景:一个中国水墨画开幕式,他做演讲时说:“我们可以叫出米开朗琪罗等一大批意大利的艺术大师,但请问在座的诸位,你能说出哪些中国艺术家的名字?哪怕一个都好。请举手。”话毕,全场一片寂静。

他也留意到,在中国,国外的文化、展览很容易进来,而中国的文化要进入其他国家,却总是没那么顺畅。“这样不对等。现在的中国不是过去的中国,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平等交流,国外要进来什么我们就出去什么,我们提供什么规格,对方也该给同样规格。应该站在这个高度一对一交流。”

对此,他希望,政府层面要有懂文化的政府官员着重推动对外文化交流,并且要编好每个年度的文化交流项目。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时候,也可以同时带动文化走出去。在这方面,许钦松认为,广东素来在对外交流方面有很多长处,走出去、引进来也都比别的地方早。“广东每年出去谈生意的代表团有多少?走出去的文化代表团又有多少?谈生意,很来劲,也没错,但文化形象也要谈啊。”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