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媒体人观点 >> 正文

项峥:缓释影子银行风险须深入推进金融改革

    来源:全球金融稳定报告    作者:     2014-08-24     浏览:

  • 字体:

   日前,IMF发布的 《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对我国的影子银行风险进行了提示。当前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与金融市场创新的驱动不无关系,背后隐含了复杂的监管套利与回避监管动机。因此,缓释影子银行风险,客观上需要进一步深入推进金融改革。

   我国影子银行业务与发达国家以“发起-分销”模式为主要特征的影子银行业务有着本质区别。我国影子银行业务,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影子银行,其蓬勃发展,是在现行金融制度下的创新与突破,适应了全社会多层次融资发展的客观需要。一是信贷投向结构问题突出,社会需要创新融资渠道。近年来,虽然我国信贷增长快速,但结构问题突出,国有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占据较大份额,迫使民营企业、中型企业寻求新的融资途径。二是信贷规模约束下,非信贷融资需求旺盛。为纠正信贷超常规增长,管理层对信贷扩张速度进行限制,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正在开发与建设的项目,从而引发大量非信贷融资需求。三是高收益理财需求需要突破利率管制。居民财富不断积累,社会理财需求旺盛,促使商业银行绕道影子银行业务,提高理财收益率,突破了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四是金融市场创新驱动,各类金融机构经营日趋活跃。资产管理业务成为金融机构新的业务增长点。

   缓释影子银行风险,需要深入推进金融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将管制利率与市场利率并轨,可有效减少金融机构绕道影子银行的业务冲动。规范影子银行运营,明确监管与信息披露要求,将影子银行业务暴露在阳光下。完善监管体系,深入推进功能监管、综合监管,明确中央银行金融稳定监管职责,赋予必要检查与处罚权,建立影子风险应急机制,有序引导、整体控制影子银行风险。深入推进地方政府债务形成机制改革,研究推动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强化地方人大预算约束,遏制地方政府举债冲动。进一步完善房地产金融政策,细化差别住房信贷与融资政策,避免资金过度集中房地产领域,促进楼市泡沫平稳缩减。

   虽然我国影子银行整体风险仍在可控范围,但需要高度警惕其中蕴涵的巨大风险。为确保未来宏观经济金融稳健运行,在安全稳妥基础上大胆改革,有效控制风险,才有可能真正避免影子银行业务冲击。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