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就“是否需要启动新一轮房地产改革”话题接受凤凰网房产频道专访。茅于轼坚持市场经济的立场从未变过,因此他评价调控政策、特别是限购,毫不留情称其为“市场化的倒退”,是错误甚至危险的政策。
“限制买房的政策是错误的,这个是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的。用调控政策限制你、不让你买房,是很危险的一个做法,等于走回头路,不是朝市场化的方面前进,而且朝计划经济的方向倒退,这是很糟糕的事。”茅于轼对限购政策的评价态度鲜明。
茅于轼认为,限购政策对房价的打压在短期内有一定作用,但并未涉及使房价上升的根本因素,这便是“越调越涨、越涨越调”的症结所在。茅于轼在访谈现场说到:“(限购)也不是说完全调不了,有点用场,但是房价上涨的压力和总趋势还在,只能暂时压一压。仅仅通过限购,涨价的原因远不能消除。”
茅于轼比照他在荷兰的见闻,表示目前国内的房价处于非常不合理的高位:“国内房价是一种严重的扭曲,这不是一个正常状态。”茅于轼从三个方面分析了扭曲的房价根源。
“首先,收入分配差距非常大。有钱人买好几套、没钱一套也买不起的现象很普遍。有钱人买了好几套也不是用来自己住,他空着呢,巨大的浪费,这就是一个很不正常的现象。由于收入分配的差距太大,这是第一个不合理之处。”
“第二个,国内的投资渠道太单一了。现在人的钱没有地方去用,存入银行吧,还通货膨胀,那怎么保值呢?那只能买房子。在正常的情况下,他应该有各种投资的机会。但是我们的好多投资机会都被国家给垄断了,通信行业、视讯行业、电器行业,都是赚大钱的,老百姓是进不去的,只能买股票,但是股票这个市场也很混乱的,也是非常靠不住的,还不如买个房子,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有钱人就买房。”茅于轼认为这部分投资市场是很“扭曲的”,并不能长期支撑房地产市场。
“还有一个就是土地垄断导致供应太少。土地是政府控制的,不是市场条件,市场条件一贵了,供地就增加,这是市场经济一般规律。但现在我们这个土地贵了,供地不会增加,因为政府控制土地的供给。政府是唯一的供给者,没有竞争。”
茅于轼认为,针对收入分配、投资渠道、土地供应三者进行调整,才是“釜底抽薪”式的调控:“把收入分配问题解决了,低收入人士开始买房了,那空房子就没了。如果你有更多的投资机会,大家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赚钱,有钱人他就不用买房了,他就去开银行去了。土地能自由买卖,供应增加,土地价格自然就低了。”
因此,茅于轼虽然一听到“限购”二字就连连摇头,直接给限购判了死刑。但他并不是盲目反对调控派。“我方才讲的这几条办法(缩小收入差距、增加投资渠道、土地自由买卖),都是市场化的办法,从这三个要素入手,就是釜底抽薪,就能把房价给理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