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经济新闻 >> 正文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结构性理财惹眼球

    来源:新闻晨报    作者:刘志飞    2014-08-31     浏览:

  • 字体:

   结构性理财产品永远是争议最多、媒体口诛笔伐最多的理财品种,一方面,到期零收益和负收益的产品时有出现,另一方面,在所有银行理财产品(除QDII外)中,到期收益率排名较高的往往也在此诞生。

   正所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2012年的结构性理财产品还是秉承这一特点。

   结构性理财产品差异大

   根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截至12月10日,2012全年共有25家银行发行1577款和各类基础资产挂钩的结构性产品。按币种划分,人民币结构产品1201款,外币结构产品376款,占比分别为76%和24%。按收益类型划分,保本类产品占九成以上。当然,即便是不保本,结构性理财产品也能做到部分保本,如90%保本或95%保本。

   按结构产品的基础资产分类,排名前三名的分别是利率挂钩产品594款,汇率挂钩产品471款,股票挂钩164款。

   不同挂钩资产的结构性产品在风险和收益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从2012年新发行的各类别结构产品的预期收益率看,平均预期收益率最高的是基金和股票挂钩结构产品,最高年化预期收益率分别达12.15%和9.95%,其次为大宗商品挂钩和指数挂钩的结构产品,分别为5.5%和5.3%。另一方面,根据2012年到期结构产品中实际收益率未达预期的数据统计,和各类基金挂钩的结构产品中35%未能达到最高预期收益,大宗商品挂钩的结构产品未能达到最高预期收益率的占比接近30%,汇率和股票挂钩产品未达预期的比例分别为24%和18%。

   预期收益率让人很晕

   结构性理财产品之所以争议多,就是因为预期收益率成谜。

   此类产品在发行的时候,往往根据产品的自身结构给投资者一个预期或潜在收益率,但这仅仅只是个预期而已,市场风云变幻,往往预期收益率越高,真正实现预期收益率的可能性也就越小。不少初次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投资者被较高的预期收益率所吸引,结果感觉“被忽悠”。

   统计显示,截至12月10日,2012年发行的结构产品中,最高预期收益率排名前十的产品均为外资银行发行的人民币投资产品,最高预期收益率都超过20%。从挂钩标的看,排名前十的高收益率产品中,两款挂钩股票资产,一款挂钩股票指数基金,六款挂钩黄金基金。

   然而,到期结构性理财产品收益率排名垫底的也多是挂钩这些资产的产品。据银率网统计,截至12月10日,2012年共有12款零负收益的结构性产品。按挂钩标的划分,零负收益产品绝大多数以挂钩股票和基金为主,股票挂钩产品六款,基金挂钩产品三款,其余三款为和黄金、原油等大宗商品挂钩的结构产品。

   此外,2012年到期的1391款结构性产品中,共有171款结构性产品未达到最高预期收益水平,占比为12.3%。按类别划分,其中汇率挂钩的未达预期收益产品数量最多,为88款。

   保本基础上也有高收益

   尽管有不少结构性理财产品到期出现零收益或负收益,但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否认结构性理财产品的优势,因为在所有到期银行理财产品中,实际年化收益率排名靠前的基本上都是结构性理财产品,这一成绩也是在保本或部分保本的前提下实现的。

   银率网统计显示,2012年到期收益率排名前10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中,有9只产品属于外资银行,其中渣打(中国)有5款产品上榜,到期年化收益率最高的达到27%。

   可以说,在今年其它资本市场表现均差强人意的背景下,结构性理财产品在保本的基础上能实现这一收益率水平实属不易。

   投资结构型产品要做功课

   业内人士表示,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购买结构性产品除了考虑其最高预期收益率以外,更多的是要对产品的挂钩标的及收益结构设计有一定的了解,同时结合自己对于挂钩标的物的走势判断,确定该产品是否适合自己。

   比如预期黄金市场大涨的投资者就应该直接投资黄金市场,而不是投资结构性产品。但是如果预期市场会上涨,但是幅度不大,同时又不想承担任何下跌风险的投资者,就可以选择区间投资类的结构性产品。

   总之,投资者在购买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时候,一定不能盲目和盲从,只有自身对挂钩标的以及收益设计条款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判断,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收益。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