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本市场 >> 正文

720亿港元交易在即 中国平安治理结构生变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黄若杭 朱志超    2014-09-01     浏览:

  • 字体:

  11月20日,接近正大集团的相关人士透露,正大集团洽购平安股权一事属实,但具体细节还不便透露。

  此前有消息称,平安大股东汇丰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汇控”)有意出售所持股份,总交易涉及金额高达720亿港元。潜在接盘者为泰国首富谢国民掌控的正大集团,并称正大集团已获国家开发银行开出超大额度的备用信贷,以应付收购。

  截至发稿前,该消息未得到国开行证实。

  事实上,正大集团要想成功入主平安还面临诸多对手的挑战。汇控早在一年前就计划出售所持平安股份,最先的接洽对象是中信集团,中信集团金控体系中的短板就是保险。

  就在20日晚间,有报道称汇控就出售平安股份事宜也在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中投”)接触。对于这宗金额高达720亿元的交易而言,买家需要具备相当的实力,这使得潜在买家大为减少。

  更为重要的是,有分析人士称,交易后不会对平安的公司治理基本面构成变化。汇控从入股时的战略投资者逐渐沦为财务投资者。从市场面看,平安与汇控的融合乏善可陈,汇控最初的战略投资目的并未实现。这也意味着接盘者也只能充当财务投资者角色。

  平安董事会由19人构成,其中独立非执行董事7人,包括马明哲、孙健一、林丽君、顾敏、任汇川、金绍樑、姚波在内的平安或相关企业管理层董事7人,股东董事为5人。汇丰方面包括推荐的独立董事一共占据4席。

  但是,如果接盘者不愿意沦为财务投资者,而是希望在平安经营中体现自己的意志,那接盘者与平安管理层是否可能发生分歧?在此情况下,平安目前的治理结构平衡存在被打破的可能。

  记者就上述问题多次致电平安相关人士,不过一直未得到回复。

  中信曾有意

  “去年年末已有传闻,平安集团一内部人士私下透露,汇控其时已与不少机构接触,商讨售出平安集团股份的事宜。”前述消息人士补充。“与汇控走得很近的机构也有好几家,中信集团是其中之一。”

  不过,汇丰品牌部经理GarethHewett对此则不作回应。

  中信集团的金控架构已初具规模,相对在银行、证券、基金等方面的强势,中信集团的保险是短板,其保险板块有信诚人寿一家保险公司,持股50%。

  新的绯闻对象则是正大集团。

  汇控与正大双方接洽已有数月,目前商讨的交易价格大概在60港元/股左右,较19日H股收盘价仍有溢价。从过往交易经历来看,中国平安几乎没有折价出让过股权。如以19日收盘的58.6港元/股来计算,此次转让交易将超过720亿港元。有消息指正大集团已获国开行开出超大额度的备用信贷,以应付收购。不过,截至发稿前,上述消息未得到国开行证实。

  招商证券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正大集团有自己的融资渠道,完全接手汇控出售的平安股份是可能的。

  财务投资?

  对于接盘者而言,如何与平安现有架构融合是关键。

  股东易主,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管理架构的变化。前述招商证券人士表示,即使正大集团接手平安的股份,也不会打破现在平安的治理结构平衡,“如果正大集团接手平安股份,会占有董事席位,但对平安的经营策略、人事不会有影响,因为所持有的平安总股本不高。”

  从董事会人员构成看,在19名董事中,平安及相关管理层董事有7名,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广发证券分析师则认为,目前平安已经逐渐开始探寻自己的发展道路,而汇丰在目前阶段对于平安经营也没有过多影响。

  海通证券的一位分析师亦表示,即使正大集团接盘汇控转让的平安股权,也不会对平安现有的局面造成影响。“跟合资企业不一样,如果只是财务投资,那么任何公司接盘都不会对平安造成基本面的影响。所以还是得看之后的接盘者与平安在哪些方面进行合作。”

  不过,他认为现在市场担心的是接盘者有可能将其接手的股份在二级市场转手卖出。“这样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平安股权比较稀缺,接盘者应该会长期持股。”11月20日,平安A股再次下挫3.18%,收于35.33元。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