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则共赢”,这几乎已成为商界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在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化的舞台时,这一点则尤为重要。但是在这新时代“走出去”的浪潮中,许多民营企业在制度、决策、执行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合作困难。然而对于这些困难,前脚迈出国门的潮商人正引领着其具有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模式,走向高端国际化。
潮商大会主席吴开松在创建国际潮商经济合作组织中,明确了社团组织的职能和未来的发展规划,从相对权威的高度明确了潮商社会责任和发展思路。而对于众多的潮汕企业家来说,他们朴素解读更加丰富着潮商“抱团取暖”的发展模式,更加民族化、人文的角度生动地体现出潮商所具有的创业精神和人文关怀。
骆炳耀老先生对于潮商如何走向国际大联合有着自己独特的观点。他说,潮商有着优良的合作传统,在未来的发展阶段,这种抱团合作互助的精神不能停留在商业合作阶段,也应向上游、下游延伸,持续健康发展行业。用骆老先生的话来讲,就是要办三院,即“商学院、医院和养老院”。
发展国际潮商学院是大会提出的重要的战略目标之一,对于潮商的人才培养及传承将发挥巨大作用。深圳潮青会副主席黄梓琪先生说,潮青会是潮商青年人的一个联合团体,承担着助青年才俊发展、培养潮商领袖的功能。国际潮商学院的发展可以实现两者之间很好的对接,人才培养的效率上将会有很大提高。一潮汕青年企业家谈到:“我们老板年轻的时候特别注重进修,当时很有眼光地进到长江商学院。”而此后,潮籍青年便可有更直接便利地途径完成进修。而骆老先生则建议道,将来商学院要多请国外教授、海外潮商领袖来讲学,做到在国内本土就能实现“留学”,这便真正预示着培养潮汕领袖的国际一体化。骆老先生讲发展潮汕人自己的医院、养老院是潮商回馈家乡,回馈社会的重要福利事业、慈善事业。
据相关人士透露,如发展慈善基金会集团等组织都是潮商合作组织内非盈利性的组成部分,但却更加生动地体现着潮商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服务家乡人的人文关怀。反过来,潮籍企业家这种先知先觉主动服务社会的意识将有助于促进社会非盈利团体的发展。著名社会学家贺立平副教师从社会服务的角度解释道,在市场经济下,很多社会服务都可以通过政府出资购买、非政府组织运作来实现,这样不仅能成功精简政府机构,更利于促进社会的成熟发育,逐步实现“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