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实施“走出去”战略,将其作为对外开放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调整战略重点。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开放水平,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知名品牌。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在研发、生产、销售等方面开展国际化经营,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党的十八大指出,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
党的十八大将互利共赢作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首要目标,昭示了中国致力于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的理念;强调多元平衡,指出了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科学发展方向;把安全高效作为对外开放的落脚点,则提醒我们当前的世界经济体系不确定因素增多,要在对外开放中防范风险,通过对外开放降低风险。而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作为完善开放性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要通过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有效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为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国际收支平衡发挥直接作用,为深化我国同其他国家的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的安全水平和效率服务。
实施“走出去”战略之所以成为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所以能够为国内经济发展的大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是由当前的国际环境、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阶段和企业“走出去”的现实基础所决定的。
第一,就国际层面而言,当今世界跨国公司依然是世界投资、贸易和科技创新的主体,主宰着全球资源、技术和价值链的制高点。中国企业“走出去”能够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抓住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形成的机遇、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体系等方面赢得战略上的主动。据商务部和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到2011年年末,经国家主管部门核准备案的国内1.35万家投资主体在境外177个国家和地区投资设立海外分支机构1.8万个,中资企业境外投资存量近4250亿美元,在海外形成的资产总额达到约2万亿美元,累计完成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5390亿美元,签订合同额8400多亿美元,外派劳务580多万人次。2011年全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与对外直接投资之比为1.6:1,而在2000年则为60:1。根据“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年末,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将达到1500亿美元,有望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持平。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不仅将使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还将为实现中国资本[3.70 0.00%]项下的国际收支平衡、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将增大中国在部分领域的传统优势,创造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优势,将有助于赢得新一轮国际竞争。
第二,就我国对外开放的阶段性特征而言,企业“走出去”可以为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提升劳动者素质、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创造新的优势。目前,中国企业已在海外设立研发中心逾百家,并购国际企业和知名品牌200多起。仅“十一五”期间,我国非金融类境外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就合计2.3万亿美元,通过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带动进出口总额近万亿美元。到“十二五”期末,中国企业整合国际资源[0.35 1.43%]的能力将进一步提高,内外联动的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在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将显著上移。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将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有助于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跨越。
第三,就业务发展的条件而言,企业国际化已经取得显著成效,为加快“走出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内地企业达69家,比实施“走出去”战略之前的1999年多60家,领先企业排名从第58位提高到第5位;中信集团跻身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世界100强非金融跨国公司,9家中国内地企业名列发展中国家非金融跨国公司100强。未来5年,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将显著提升,将有更多的中国企业和金融机构成为世界级跨国公司,扩大中国在部分地区市场和部分行业领域的影响力,增加中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话语权。
尽管中国企业“走出去”还面临着来自部分国家的阻碍和各类风险,甚至在少数国家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和歧视,但毕竟中国企业的投资合作对拉动东道国经济增长、提升当地产业结构、完善当地基础设施、扩大本土就业、增加所在地税收、深化中外经贸关系等发挥了积极作用,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普遍对中国企业持欢迎态度。2011年全年,境外中资企业向投资目的地缴纳各种税金总额超过22亿美元,中资企业雇佣当地雇员88.8万人,承包工程项下雇佣的当地雇员约200万人。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精神指引下,中国企业将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己任,尊重东道国的发展意愿,遵守东道国法律;进一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积极进行国际化战略重构,创新跨国经营模式,实施多元化的市场战略和人才战略,增强市场研判能力和投资决策的科学性,不断提高国际竞争力,有效防范各类风险;深化与所在国政府和企业的平等友好合作,实行属地化经营,关注当地民生,加强境外企业文化建设,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树立中国企业的新风范。中国跨国公司的成长,将给东道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将使世界更加理解中国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伟大理想和博大胸怀。
(作者系商务部研究院副院长,题目为编辑所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