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2011年度广东省民营经济工作考核及扶持民营经济首创政策奖评选结果的通报,揭阳获得“优秀”等次,民营经济工作考核成绩排名全省第三。在这一简单数字的背后,展现的是揭阳民营经济发展的生机盎然、精彩纷呈:
10月11日,“中国塑料家居用品出口基地揭阳”签约暨揭牌仪式举行。塑料产业作为揭阳的支柱产业,产品远销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全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最快的塑料家居用品生产区;
在近期举行的“广货网上行”系列促销活动“十百千万工程”第一批、第二批市场主体遴选活动中,揭阳市经信部门组织申报的企业超过170家。经过省组委会组织专家评审,普宁国际服装城入选“十家电商平台”,成为粤东地区首家入选的电子商务平台企业;……
正如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所言:“要把民营经济作为揭阳经济发展的最大潜力所在、最大希望所在和根本出路所在,全力推动民营企业千军万马发展起来。”据统计,揭阳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75%的GDP,创造了55%的外贸出口和40%的税收,解决了80%以上的社会就业。
民营企业领军人物进京学习
对于揭阳这个民营经济大市来说,转型升级的主体是民营企业,企业家则是其中的领头羊。企业要转型升级,首先企业家要转型升级。作为推进转型升级及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揭阳市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联合举办民营企业领军人物“榕江一期”高级管理研修班。
“榕江一期”高级管理研修班旨在为民营企业领军人物开展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研究、企业资本运作、品牌打造等现代企业必备技能的培训,全面提升民营经济管理者素质,增强民营经济发展核心动力。
今年4月初,在揭阳市委、市政府的组织下,该市115名中小民营企业家集聚北京密集培训。
除了在北大培训,揭阳的民营企业家们还趁机走进了中国科学院。来北京之前,不少企业家梳理了多项技术升级需求,期待在中科院找到解决之策。当时,3位中科院科学家就物联网、基础材料、生物制药等主题,深入浅出介绍了最新研究成果,并着重探讨了科技成果转化前景。
政策和资金往往是制约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揭阳市委、市政府在安排企业家读书的同时,也安排了银行金融界对接及参观考察活动。中央多个部委及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等金融机构有关负责人和揭阳企业家相聚。如何在政策的指引下更好把握发展主动权?国家对新兴产业扶持的举措有哪些?未来金融形势如何、外贸出口趋势怎样?在主办方安排下,揭阳企业家和政银界人士混合入座,一个个问题抛向嘉宾,寻求权威解答。
虽然只有短短5天的培训,但“榕江一期”归来,功效在不断扩大榕泰公司牵头建设民营石化园区,对接中石油下游产业;佳隆公司呼吁建立揭阳上市孵化基地,打造上市板块;农业龙头企业联盟也开始对接;玉产业协会则在不动声色地谋划产业基金,“玉银行”开始规划……
“我们期待‘榕江一期’企业家成为‘黄埔一期’,学有所获后,给揭阳其他民营企业家带来燎原之势。”揭阳市市长陈东表示。
事实上,不独如此,为推动企业家转型,揭阳还委托广东外国语大学和中科院举办了两期全市行业领军人物培训班。
组建行业协会助推聚合发展
组建行业协会助推聚合发展
建市20年来,揭阳民营经济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单一到多样,逐步形成了玉器、服装、药材、鞋业、不锈钢制品、模具等支柱产业。
但是,由于民营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偏小、产业层次偏低、产品附加值较低、创新能力不足、企业经营管理粗放、缺乏人才支撑等劣势,还普遍受到土地、用工、资金、技术、市场等瓶颈的制约,加之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影响,揭阳民营企业发展形势严峻。
对此,揭阳的一个创新之举是,以组建行业协会为突破,全面加强行业协会各项建设,努力把行业协会建设成为自治自律完善、功能定位明确、资源配置合理、管理科学规范、产业特色鲜明的社会中介组织,扎实服务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今年6月,揭阳市委、市政府召开高规格的全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扶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各项工作,并出台了《关于加强行业协会(商会)建设的意见》。
意见指出,按照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向,重点在玉器、金属、化工新材料、制鞋、纺织服装、中药材等主要行业,重点扶持发展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国际惯例的新型行业协会,计划在两年内全市主要行业至少要达到“一业一会”。
行业协会主要发挥五方面的职能作用:引领产业聚合发展;当好行业利益代表;发挥行业自律作用;承接政府职能转移;评议监督政府工作。
“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强化行业协会有利于实现行业之间优势互补,实现强强联合,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企业自律,将为促进民营企业发展走出一条新路子。”广东吉荣空调有限公司董事长、揭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协会会长林小茁表示。
记者了解到,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进一步整合产业资源、形成推动产业聚合发展的强大合力,揭阳的创新之举效应已经显现。
李林楷告诉记者,作为揭阳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协会会长,他已经组织协会进行相关调研筹划,正在以中委合资广东石化项目为依托,规划建设民营石化工业园,延长石化项目链条,形成石化新材料新基地。
普惠型民生金融募集“救命钱”
今年上半年,交通银行揭阳分行累计投放贷款9.5亿元,其中为中小微企业累计投放贷款4亿元。近3年来,该行共提供贷款资金18亿元,大力支持揭阳的上市公司及重点企业的转型发展,地方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这只是揭阳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缩影。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和体制原因,中小微企业遭受进出口贸易和融资业务双重夹击,生存发展面临着重大考验。为此揭阳提出,要利用省政府批准揭阳设立普惠型民生金融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机遇和平台,全面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开创金融服务新格局,为民营经济的大发展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撑。
记者从揭阳市金融工作局了解到,该市采取六大措施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助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建立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建立市长主持、分管副市长召集、市金融工作局具体组织,人民银行揭阳市中心支行、揭阳银监分局、各金融机构参与的揭阳市金融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建立银行行长与企业主“面对面”机制。各家银行每月举办行长与企业主“面对面”见面会1-2次,缩小银企之间的合作距离;
加强与金融院校、开发银行、证券监管部门合作;
推动金融创新发展,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创建“揭阳市中小微企业金融超市”;
深入推进地方金融改革,增强资金实力。推动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担保公司规范发展;
加强债券市场建设,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基金投资,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
此外,揭阳市政府每年将安排和多渠道争取1亿元以上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企业培训、贷款贴息、科技创新、开拓市场、行业协会建设、奖励企业上市等方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揭阳将抓紧实施扶持100家优势企业提升和帮扶100家困难企业转型的“民企双百计划”,启动政策法规暖企行动、金融暖企行动、科技暖企行动、人力资源暖企行动、内销平台暖企行动、外销平台暖企行动、工业设计暖企行动和平安暖企行动等 “八大暖企行动”。
协会合力打造
中国(揭阳)金属城
案例
“金属企业联合会的做法特别好,体现了政府善于运用市场、依靠市场,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更好地服务企业。”10月2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朱小丹在揭阳考察时高度肯定了金属企业联合会,“建设中国(揭阳)金属城,既能很好地整合现有的金属企业,又能有效防止各种污染,有利于带动传统优势产业集约发展,转型升级。中国(揭阳)金属城由行业协会专业运作,这是一个全新的模式,希望揭阳好好探索,走出一条现代化园区建设的新路。”
据了解,虽然揭阳作为粤东地区最大和全国最重要的五金不锈钢产业基地、进出口基地、材料集散地、不锈钢制品加工制造与研发基地之一,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与此同时,金属行业存在产品研发能力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大,聚集度不高等现象。
为推动金属行业转型升级、聚合发展,在揭阳市金属材料协会、市五金商会、市不锈钢制品协会和榕城区钢铁工业协会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现有会员单位60多个。
揭阳市金属企业联合会会长、广东宏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克东告诉记者,金属企业联合会成立后,为加强产业规划与确保产业长足发展,成立了解决当前金属企业存在问题领导小组,并设置了规范铁产品酸洗组、规范五金产品电镀组、规范不锈钢产品酸洗组、产业规划组、品牌提升组和投资融资组六大工作组。对当前困扰着金属产业发展的酸洗、电镀问题,落实相关人员寻求解决办法,对产业规划与发展、产业优化与升级、做强与做大,如何创品牌、树名牌、提升区域品牌及投资融资问题形成了相关工作意见。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该协会发起成立了全国第一支行业协会自发、自筹、自建的产业投资基金,募集到位资金超过10亿元,用资本运作方式投资建设总面积约1.6万亩的中国(揭阳)金属城项目,初步形成了“产业协会+产业基金+投资公司+产业平台建设”的产业转型发展新模式。目前,金属城建设已成立了筹备领导小组、指导组和建设指挥部。作为集产学研工贸和居住生活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开发项目,该项目定位为打造企业经营可持续化、基础设施智能化、产业生态化、生活绿叶化的健康良性“智慧金属城”、“中国金属之都”。
吴克东介绍说,对于联合会下一步打算,他将巩固和扩大揭阳市(国际)金属材料市场,创办金属制品营销市场和商品集散中心,建设公共服务平台,联合相关专业院校创办产业培训学校,成立产业联保基金,创办产业银行,设立保税物流中心,推动货物进出口业务,承担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各项任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