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经济新闻 >> 正文

商会交流合作需平台 商帮文化重塑内部抱团还不够

    来源:西部商报    作者:     2014-09-02     浏览:

  • 字体:

  甘肃有大大小小商会组织2000多个,商会之间的交流合作更需要平台。

  商帮是中国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它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相亲相助”为宗旨,以会馆、公所为其在异乡的联络、计议之所的一种既“亲密”而又松散的自发形成的商人群体。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成熟,商帮文化研究成为一个热门领域。商会复兴需要商帮文化的支撑,不能任由其杂草式生长,商会复兴的同时也要重视商帮文化的重塑。

  商帮兴起:甘肃民营经济崛起

  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空,行走于全国各地的商人以乡友为纽带,互通信息、互帮互荣、抱团发展,在中国历史上创造了陕西商帮、广东商帮、山西商帮等十大商帮,都曾是称雄逐鹿于商界的商人群体。陕商凭着自己“信守承诺”“直来直去”的“棒槌精神”走南闯北,建立起了陕西商业大军,修建了包括甘肃天水陕西会馆在内的245处陕西会馆,在历经600年发展后最终衰落;1877年广东在兰州设立广东会馆,在经历一段时间的鼎盛时期后,也逐渐走向衰落……同样,在经历多次的历史更迭后,在甘肃的各大商帮均逐渐走向没落。

  2001年以来,日渐崛起的浙商、苏商、粤商、晋商已经成为甘肃经济的代表商帮,而在商帮成长的这片土地上,也是我省经济的支柱所在。省工商联相关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商帮的兴起同时也是甘肃民营经济崛起的另一个体现,商会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甘肃省江苏商会会长何斌在商会成立之初就表示,服务是商会之本,服务会员是商会工作的核心,重溯苏商文化是衡量商会工作的重要标志。五年来,苏商在我省已经逐渐塑造出属于他们的文化内涵,对外提升了商会的影响力,对内提高商会的凝聚力。

  商帮文化中:都有浓厚的“抱团精神”

  作为甘肃省陕西商会的倡导发起人以及筹建人之一,曾担任甘肃省陕西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的解放在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对商会文化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商帮文化形成主要有“三缘”因素:即血缘、地缘和业缘。第一个因素是血缘关系。最早的商帮文化就是具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做生意发展起来的,成功的家族带动同宗族的人发展成家族式商帮;第二个因素是业缘关系;第三个因素是地缘关系。大家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乡里乡亲,相帮相带,形成地缘商帮。“商帮文化是民营企业的重要支撑力量,商帮文化的发扬光大,是甘肃民营经济振兴的需要”。

  “商会是一个团结、上进、温暖的大家庭,大家融合相处、互通信息、共同发展,是广大浙商在甘肃的‘娘家’。”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副会长潘林荣在谈到商会机构纷纷在甘肃成立时说,各大商会在甘肃的成立,与政府的“重商亲商”的大环境有关系,各个企业家也都能感受到政府对此的重视。同行不是冤家,理念就是财富,作为甘肃最早的商会,甘肃浙江企业联合会十分愿意加强与兄弟商会的沟通和合作,彼此取长补短,共同抱团发展,共创市场,一起做大做强。

  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秘书长李原说,“我个人认为,商帮文化就是乡情乡音的延伸,浙商的商帮文化内涵就是合作、抱团发展。而商会便是新时代商帮文化的载体,商会文化也是商帮文化的传承、革新的产物所在。”

  他表示,商会是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以“抱团合作发展”为宗旨。浙商做生意厉害,就是因为有深厚的民间基础和庞大的群体阵容,就是“抱团精神”,也就是“商帮文化”。浙商通过商会群体合作织成一个无所不在的商业网络,这种网络就像人体的细胞或毛细血管,遍布市场的每一个角落。无论从资金融通,还是市场开拓,商会都为浙商的发展壮大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甘肃的经济发展中,浙商每年的投资都呈现上升趋势,尤其兰州新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以来,浙商投资的热情空前高涨,在2012年兰洽会全省招商引资总额4600多亿元,甘肃浙商项目达79个以上,签约额达370亿元,占到的百分比为8点多,这是不小的成绩,也是不可忽视的非公经济力量。”李原最后说,浙商文化中最重要的体现之一,便是企业家们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甘肃省浙江企业联合会在成立11年期间,共计为甘肃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达1.2亿元。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