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来,随着汕头市农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村人住上了商品房,搬到城里的高档小区内,享受小区物业管理,便捷交通和更好的生活条件。想起这10年间的变化,林伯十分开心。
“住在农村几十年,没想到现在我也能住上商品房,在现代化小区生活!”今年63岁的林伯是澄海盐鸿的农民,他告诉记者,以前真没有想过现在会有这样的生活。林伯出生在农村,小时候一家近10口人挤在一间两层加起来不到3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一家人都是靠种田为生,而他自己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回家帮忙干活。“我们靠天吃饭的,收入一直都很低,有时候真是觉得只要不亏就好了。”
2000年,林伯靠养殖牛蛙积累了一笔钱,2005年,他在镇上的繁华地段买下了一块地,自己建起一栋楼房。近几年来,儿子们也相继通过种植、养殖农产品赚到钱,一家人的收入越来越多。他们一家子不再满足于在村里盖新房子来改善居住条件,开始把目光瞄向了城里的楼房。去年,他和大儿子凑钱在澄海中心城区的一个高档住宅小区买下了一套142平方米的住宅,今年春节前后搬进了小区居住。“早上起来跟邻居们在小区内健身,下午在会所聊天喝茶,晚上听听潮剧,”林伯说起现在的生活十分开心。
如今像林伯这样的农村人到城里买房的例子不在少数。目前,汕头市各个区(县)的农村都存在农民进城购房的情况,尤其是农村的年轻人,有的是到临近的城镇购房,有的则选择到市区购房。据数据显示,2002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是72.33亿元,到2011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是134.52亿元,而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3894元,到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是7893元,10年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翻了一番。
在收入增加的同时,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一些农民考虑到城里的通讯、医院等设施齐全,交通也十分便利,业余生活丰富,各学校的教学质量也明显要好于农村,考虑到孩子教育环境和将来有可能到城市工作,于是选择到城镇购房居住。“十一五”期间,汕头市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镇结构不断完善,到2010年末,汕头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69%。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有效地推动了城镇建设的发展。
今年,汕头市出台了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到2015年,全市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75%左右,本市社会劳动者非农产业化比例达到80%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