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资本市场 >> 正文

潘高寿回应贱卖疑云:490万只是品牌租借费用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     2014-09-02     浏览:

  • 字体:

  490万不是最终结果?

  “潘高寿品牌是国有资产,我们也是租用这个品牌。双方合作并不包含品牌在内。”就外界“品牌贱卖”等质疑,魏大华首度回应,“490万元只是合作方入股潘高寿食品饮料公司的成本,其将以合资公司的名义付费租借使用潘高寿品牌。”

  在广药集团众多老字号中医药品牌中,潘高寿与王老吉品牌创立时间接近,发展轨迹却不同。2011年,王老吉销售收入达160亿元,净利润超过30亿元。潘高寿净利润仅为1.79亿元,在广药集团老字号品牌中排名居后。

  这样,潘高寿寻求联姻就不意外了。

  2004年,香港同兴药业向广州药业(600332,股吧)的成员企业王老吉药业公司注资1.6888亿元,双方各持有新公司48.0465%的股权。

  2004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以近3亿元与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合资成立“白云山和记中药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各占50%。当时,白云山中药厂资产5亿元,相关评估机构对交易的定价为2.5亿元左右。

  市场反观银基“迎娶”潘高寿,所需的成本无疑最少。于是,“贱卖”之说甚嚣尘上。

  “这490万元只是双方目前的标的,是双方不断协商的结果。最终是多少,还要走国有资产股权转让挂牌程序。”广药集团租给其他合作伙伴或者合资公司的商标使用费,是以占销售额的2.1%~3%计算。魏大华表示,潘银具体合作事项还在协商中。

  “治咳专家”有远忧

  “潘高寿将自己定位为"治咳专家",但随着医疗条件不断改善,OTC类止咳药品人均用量正逐步减少。企业若拘泥于这一领域,难免逐步萎缩。”对于未来,魏大华不可谓不清醒。

  “潘高寿的对策有两条,一是精耕细分市场;二是围绕品牌拓展产品线。”

  魏大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擅长的止咳药领域,潘高寿会一直不断构建产研科技平台,强化科研开发和产品的科技含量。如针对老人、儿童、成年人这些不同的消费群体和寒咳、热咳、干咳、感冒咳等不同的病症,开发出糖浆剂、口服液、煎膏剂、颗粒冲剂、中药合剂等多种剂型止咳药,将产品和市场向纵深开拓。

  在拓展产品线方面潘高寿也有打算——抓住“清润”特色,进行品牌延伸。潘高寿系列润喉糖就是成功案例之一,已进入中央保健局的采购名单。

  一直以来,潘高寿的销售渠道主要包括批发代理、大中城市的药店、农村及城市周边地区以小型诊所为代表的第三药品销售终端和医院,这无法满足其发展保健产品的需要。因此按照协议,潘高寿食品饮料将委托银基子公司深圳银基贸易为独家经销商,以出售包括上述品牌凉茶、龟苓膏、枇杷饮料和润喉糖产品。

  借“基”生蛋

  未来广药集团的业务将实行“双轮驱动”战略,即以“王老吉”品牌为核心的大健康产业和以“白云山”品牌为核心的大南药产业。

  作为广药集团下属企业,“潘高寿的发展自然要纳入整个集团战略来考虑。”魏大华告诉记者。

  事实上,受益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人的健康观念以及医学模式也同步发生着深刻变革,“大健康”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在广药集团众多老品牌中,除王老吉之外,潘高寿进军“大健康产业”无疑最具产品和品牌的双重比较优势,因为在业界看来,润喉糖、凉茶、龟苓膏等潘高寿系列“大健康产品”,让“潘高寿品牌本身就像一个保健品”。如能顺利借助资本运营,再造一个“王老吉”也未可知。

  魏大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与此前王老吉简单的品牌出租不同,由于潘高寿本身拥有产品,引入外部资本的目的是借助专业运营力量来共同开拓潜力巨大的"大健康"产品市场。”广药集团希望整个集团的大健康产业能做到500亿,潘高寿的规划是做到50亿,任务不可谓不艰巨。

  据悉,围绕“大健康”市场的开拓合作,香港银基集团与潘高寿已进行了近两年的谈判与磋商,“我们不会随便与一个没有实力的公司合作,双方必须界定好合作的条款。”魏大华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谈判旷日持久的原因主要是合作模式复杂,因为产品本身是潘高寿的,我们有一定的销售基础,不是像王老吉那样简单地把品牌租给加多宝后再去做产品。而对于投资方来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也是非常大的考验。”

  作为五粮液(000858,股吧)最大的经销商,同时经销泸州老窖(000568,股吧)、汾酒,以及进口红酒,银基旗下终端网点已超过1.4万个。也许,潘高寿看好的就是银基具有的良好的酒类饮料的销售渠道。

  • 字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潮商在线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最新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