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康芝药业(300086)放量大跌,跌幅一度超过5%,盘中创出10.97元的上市后新低价。对比其曾经的最高价88.72元,即便按照复权之后的22.54元计算,跌幅也达到74.59%。排除大盘低迷的原因,如此跌幅,在涨跌无常的创业板中也是实为少见。
业绩连续两年变脸
康芝药业上市后第一年中报即变脸业绩滑坡超50%,第二年中报再告滑坡超70%。而根据康芝药业2007年至2009年审计报告:主营业务收入翻番,从9560万元增至2.16亿元;资产总额翻番;2009年综合毛利率达71.79%、净利润2452万元。
在表现一向稳健,成长性良好的制药行业中,业绩却出现如此重大的滑坡,投资者对此很难想通。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康芝药业业绩变脸有其内在原因,产品结构单一,作为国内最大的尼美舒利制剂生产厂家,康芝药业长期依靠核心产品瑞芝清(尼美舒利颗粒),在2010年底遭遇尼美舒利“夺命风波”。2011年5月20日,药监局发布《关于加强尼美舒利口服制剂使用管理的通知》,文中明确“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给予康芝药业当头一击。
尽管公司也表示“成人药迅猛增长,康芝药业将实现迅速变型”,但机构仍然有自己的打算。
机构用脚投票
2012年8月20日,康芝药业发布中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859.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9.91%;实现营业利润514.6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9.99%;利润总额为669.92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5.3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9.45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75.17%。
机构们显见对此早有准备。根据同花顺数据显示,截止今年6月30日,持仓康芝药业的机构数量已从去年12月的13家缩减为1家,持股比例由的3成左右降至0.36%,累计市值也由2.9亿元降为300万元。
未来打上问号?
2010年5月27日,康芝药业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如此算来,到今年中报的发布,康芝药业上市至今运转了整整两个会计年度,然而在这两个会计周期内,康芝药业的业绩却发生了惊人的蜕变,由一家被市场寄予厚望的创业板公司变成了一只打上了包装上市标签的问题股。
而且令人担忧的是,康芝药业未来的经营局面能否有效改善恐怕也不容乐观,因为公司的IPO募投战略几近全线败北。今年的中报披露,康芝药业早先定下的募投项目并没有达到预期收益;此外,康芝药业的超募资金投资项目今年上半年更是全线亏损,且亏损额度接近883万元。近期康芝药业股价持续下跌,从某种程度上或许也体现了投资者对于公司前景的迷茫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