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初,汕头宜华木业拿到了海关总署颁发的AA企业证书。从此,企业可以享受汕头海关为其提供的一对一服务和更多的通关优惠,可以大大缩短通关时间,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粤东5市有28家海关AA类企业,大多是中小企业。在当前外贸出口极其困难的情况下,海关在企业转型升级的蜕变中助了一臂之力。汕头海关关长孟杨说:“感动于企业在困境中的坚持和骨子里的拼搏精神,我们也要大力支持。”
技术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粤东中小微外贸企业主要集中于准入门槛较低、商品同质化程度高、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随着产品生命周期的更替,企业没有技术创新,终将面临发展停滞甚至被淘汰的困境。加快转型升级是解决当前面临困难的关键。
广东华隆文具有限公司董事长许木营认为自己成功的秘诀就是通过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在技术上升级,实现三步大跨越:第一步借助减免税政策先后引进了国际先进制造机等保税不作价设备共41台(套),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方面跃上新台阶;第二步实施规范化出口业务管理制度,被海关评为AA企业,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和美誉度,促进了企业对外出口业务的快速增长;第三步顺应政策引导,实施“内外并举”发展战略,加大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建立全国性分销网络,扩大了内销比例。孟杨说,海关的扶持是从单一企业逐步拓展到整个产业集群的。如今汕头市文具行业发展迅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海内外公认的中国文具主要生产基地和名牌文具集中地,以产品齐全著称,形成从产品设计、原料加工、零件制造、装配成型、包装到运输、销售等专业分工协作的产业链条。
潮州是全国陶瓷生产企业最多的地方。但2012年潮州部分陶瓷出口企业面临订单不足、成本升高、摩擦增多等多重困难。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中小企业,如不能迅速适应市场结构和需求的转向,将面临减产、停产和倒闭的风险。广东四通集团有限公司是潮州市的陶瓷龙头企业之一。在公司的产品陈列室中,新型陶瓷艺术品琳琅满目,精美绝伦。该公司通过开展技术创新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通过开发节能降耗新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近年来,不少陶瓷企业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所占比重在逐年加大,有的已达到10%以上。目前该市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和民营科技陶瓷企业100多家。
汕头是广东乃至全国的重点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其中潮阳区谷饶镇和潮南区峡山、两英、陈店3镇是全国有名的内衣生产名镇,仅谷饶、陈店两镇针织内衣企业就超过1100家。在海关支持下,潮阳、潮南两区内衣生产企业大规模引进先进设备,货值2.7亿美元,减免税款1.76亿元,先进设备为迅速提高市场竞争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汕头的潮阳、潮南地区已发展成为全国毛衫、内衣行业规模最大、产业最集中的生产基地之一,中小微企业在行业升级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正日益凸显。
名牌战略提升产业形象
据汕头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关采取“一对一”重点辅导服务方式,积极引导协助知名品牌企业向海关总署办理保护申请备案事宜,为自有品牌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支持和帮助,对关区名牌商品、出口创汇能力强的商品、科技含量高的商品和自主创新类的产品进行重点保护,加大对区域品牌的保护、扶持,鼓励自有品牌出口;利用地方名牌带动战略联席会议等平台,强化海关与相关部门、行业协会的联系配合,加大对跨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名牌战略的实施,促进企业在品质、创造、服务、文化上不断创新,取得显著成效。
随着自有品牌的成熟和企业自我研发、自我营销能力的增强,粤东一些龙头企业逐渐从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发展,由单一的产品竞争向产业链升级、资本输出的方向发展。广东省宜华木业股分有限公司从小木工厂起步,在2004年美国对华木制家具的反倾销案中,该企业在积极应诉后继续保有美国市场份额,并通过品牌建设、开发高端产品、上市融资、拓展海外经销网点等,成功转型成为年度进出口规模超亿美元的大型企业。近年来,宜华木业实施国内外市场联动、双轮驱动的战略。公司在海外35个国家和地区注册商标,以自有品牌出口和销售,产品畅销美洲、大洋洲和欧洲等国家,在美国各州的经销网点达2000多个。广东金明精机股份有限公司集研发、设计、加工于一体,依靠高科技增强设备加工能力,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汕头海关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国家鼓励类项目减免税政策进行技术改造。高科技精密加工设备的引进,不仅解决了该公司产品关键零部件精密加工难题,实现了民营企业从自主创新到技术转型的升级,同时节约了生产成本,极大地提高了产品持续竞争力。